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4分)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
材料二 “老天府”和“新天府”分布图。

材料三 “天府”之一藏南谷地简图。

(1)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历史上“老天府”分布地区共同的优势条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黯然落选,请你分析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3)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垦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4)指出藏南谷地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5)图中甲乙两地最具特色的能源分别是什么?成因是什么?

(1)地形: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半湿润地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文: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生物土壤:土壤较肥沃,植被覆盖较好,生物较丰富。(每要点1分,4分)
(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下降。(2分)
(3)①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加大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疏干沼泽,种植粮食,使“北大荒”成为“北大仓”(2分);②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垦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沼泽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容纳降解污染物等环境价值(2分),大量垦荒造成黑土流失、侵蚀加重、生态恶化等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开始退耕还湿地(2分); ③现又被评为“新天府”:退耕后生态环境好转,使三江平原地区人地协调发展成为新天府(2分)。
(4)分布特点:从东南向西北减少(2分);
成因: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2分),在谷地因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越向西北深入水汽越少降水量越少(2分)。
(5)甲地水能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径流量大,落差大(2分)。乙地太阳能丰富,该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分)。

试题分析:
(1)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历史上的“天府”指的是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所以从影响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去分析即可。结合图分析,历史上的“天府”,主要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便于耕作。位于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河流较多,灌溉水源较充足。土壤较肥沃,植被覆盖较好,生物种类、数量较丰富。
(2)新天府的评选条件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和谐,居民幸福感较高的区域。从图上看出,老天府如太湖平原,渭河平原,及北京、沈阳、太原等地,因为农业基础好,经济增长快,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的范围、强度扩大,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下降,所以落选。
(3)①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首先要解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问题,为此加大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疏干沼泽,种植粮食,使“北大荒”成为“北大仓”,增加了粮食的产量,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
②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垦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沼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容纳降解污染物等环境价值;大量垦荒造成黑土流失、侵蚀加重、生态恶化等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开始退耕还湿地、还荒。
③现又被评为“新天府”:退耕后生态环境好转,使三江平原地区人地协调发展,居民的幸福感较高,符合成为新天府的条件。
(4)分布特点:读材料三图,根据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到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成因:藏南谷地的丰富降水的水汽,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携带丰富水汽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在谷地因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越向西北深入,携带的水汽越少,降水量越少。
(5)从材料中已知,甲地降水量大,雅鲁藏布江径流量大。甲地位于青藏高原 的边缘,落差大,所以最有优势的是水能资源丰富。乙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最有优势的是太阳能资源丰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5分)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A.1/2B.1/4C.1/3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对亚马孙河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
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
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
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保护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  )
A.有大规模机械化作业B.水热条件优越
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
小题2:关于图中A、B两省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可能有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程度减轻
②干支流兴修水库,拦蓄大量泥沙
③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降低
④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水量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 东营市曾经盐碱地广布,主要是因为
A.地势较低洼,河水带来大量盐碱物质
B.旱涝交替频繁,盐碱物质逐渐累积
C.工业生产过程中,盐碱物质排放量高
D.耕作历史悠久,盐碱物质聚集地表
小题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
C.调节气候,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D.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2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中国将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图4中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
A.保持水源B.净化水质
C.调节气候D.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B.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C.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D.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A.土壤盐渍化 B.洪涝灾害
C.人口密度变化D.生物物种增加
小题2: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①疏浚河道                        
②退耕还湖
③扩大水田面积                    
④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小题3: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人为原因有
①普降暴雨              
②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  
③上游植被破坏
④江堤失修或筑堤质量差  
⑤中下游地区河道弯曲  
⑥中游围湖造田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④⑤⑥
小题4:衡量洪涝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①城市用地规模    
②自然资源破坏程度     
③社会经济情况    
④人员伤亡情况    
⑤环境遭受破坏程度     
⑥财产损失数量
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