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因此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流域下游的流域形态特征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为什么?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张掖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____。古诗问:”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________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2分)
(2)黄河是北方河流,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_______的特点,初春季时节在_________________部分河段易形成凌汛。(4分)
(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甚,这是因为上游地区 。(4分)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__________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________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和 。(4分)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在上游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_________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 的特点;春季在 河段易形成凌汛。
(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甚,这是因为上游地区 。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和 。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水量最大的月份是7、8月,原因是 。秋末和春初在 河段和 河段易形成凌汛。
(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下游地区缺水更严重,这是因为 。
(4)小浪底和刘家峡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选修) 题型:选择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为指标
2.甲湖泊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实地考察
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