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完成各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
B.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C.甲、乙受冬季风影响,丙地不受冬季风影响,只受夏季风影响
D.均为季风气候类型
2.日本1月0 ℃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月0 ℃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1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卷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下图示意关角展线群及某段展线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 )
A.尽可能多的经过城镇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D.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
2.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 )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10月13日新华网报道,中国财团正筹划在澳大利亚竞购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同近20万头牛,包括世界最大的养牛场Anna Creek。这一面积约等于浙江省的面积。读澳大利亚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西北季风出现的月份及主要成因是
A.1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1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7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7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假如中国财团成功竞购到甲处附近的农场土地,经营者在该地区应该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3.与中国国内相比,中国财团在澳洲经营农场主要不利条件是
A.劳动力不足,劳工价格高
B.气候炎热,土壤贫瘠
C.市场狭小,销量不足
D.基础设施陈旧,技术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浙江高二地理测控指导必修3第一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东北亚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我国北方的京津唐工业基地,简述制约该工业基地所在地区发展的资源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2)A、B两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大于C、D两地,而冬季C、D两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B两地严重。试从风向和降水角度分析其原因。
(3)近年来,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A、B两地许多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实现产业转移,简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浙江高二地理测控指导必修3第一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两幅图,完成各题。
1.甲图是某种农业活动形式的示意图。该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乙图中b区域是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B.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人类居住
C.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
D.阳光灿烂,有利于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浙江高二地理测控指导必修3第二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简述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
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
GPS卫星星座
GPS卫星定位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浙江高二地理测控指导必修3第二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 km范围内。图甲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 km2(该区面积共16 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各题。
图甲
1.图乙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
图乙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下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浙江高二地理测控指导必修3 3.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各题。
1.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人工科学考察
2.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浙江高二地理测控指导必修3 2.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生的强沙尘天气,影响到了整个华北地区。结合此次沙尘暴发生时的天气示意图,完成各题。
1.关于该现象形成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对该现象发生频度与强度的影响不大
B.产生大风或强风等天气现象,是其形成的动力
C.荒漠化为该现象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D.不稳定的空气条件会加大该现象的强度
2.为减少类似沙尘暴的发生,应在沙尘源地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
B.倡导游牧、轮荒制度
C.禁止任何经济活动
D.调整农牧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