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东汉时期汉水流域城镇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汉时期,导致汉水上、中、下游县级驻所数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资源D.气候

2东汉时期,汉水流域

A.南阳等级高于汉中B.中心城市为南郑

C.南阳服务人口最多D.宛县的级别最高

3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发展成为汉水流域最大规模城市的是

A.aB.bC.cD.d

【答案】

1A

2C

3A

【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县级驻所基本都是沿河流分布,所以影响上、中、下游数目不同的因素不会是河流;近现代时期才对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兴起了一批资源型城市;上、中、下游气候差别不大,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上游由于山地广泛分布,交通运输和物资流通极为不便,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最终限制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选A

2东汉时期,南阳、汉中为郡级驻所,等级相同,级别最高,AD错误。中心城市为汉中和南阳,B错误。南阳位于下游地区,县级驻所数目多,服务人口最多,C正确。故选C

3a地位于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为人员与物质汇集处,最可能发展成为汉水流域最大规模城市。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完成下面小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B.C.D.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人口增长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 出生率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D. 生育率

3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 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世界冰川监测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全球主要山脉的6000多条冰川进行持续监测,结果显示1957~2018年间,全世界的冰川正在逐渐消退。就我国而言,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有8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总面积缩小了18%左右。右图为我国青海哈龙冰川不同年代冰川退缩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哈龙冰川的大量消融,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该地淡水资源在持续的减少B.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C.南亚各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D.水稻种植的北界在不断南移

2针对哈龙冰川面积大幅缩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缩减绿洲面积 ②逐步减少冰川旅游开发

③发展节水农业和限制采矿等生产活动 ④控制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省内和省外净迁出人口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人口迁移

A.省外人口净迁出数量波动上升B.人口净迁人数量省内大于省外

C.人口迁入以省内人口迁移为主D.人口净迁出数量逐渐增加

2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环境恶劣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④经济欠发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海水稻在我国试种和投产后,应阿联酋政府邀请,我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滨海沙漠地区的海水稻种植今年也获得成功。未来海水稻种植有望覆盖迪拜面积的10%以上。下图为阿联酋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阿联酋相比,我国发展海水稻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热量B.光照C.科技D.水源

2我国海水稻团队在阿联酋种植海水稻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①极端昼夜温差 ②湿度大 ③地下高盐度水位 ④土壤黏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经济带由上游成渝经济区、中游城市群和下游长三角地区三大增长极组成,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行政分割明显,以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为主。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说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分析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3)简述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能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区)可能是

A.新疆B.甘肃C.湖南D.台湾

2 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于M地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积雪和冰川融水较多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更好

C.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更强

3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负相关的原因是

A.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加剧水分缺乏

B.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变化较大

C.光合作用强,CO2含量不足

D.土壤温度高,有机质含量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赵聪和他的4个好伙伴组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他们研宠发现: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他们根据碳排放总学随时间、尺度演变,绘制了三个倒U形曲线:碳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教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强度峰值之后阶段(下图)。

(1)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是____,其成因为___。

(2)S2阶段区域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有____。

(3)S3的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有____。

(4)人类在S4阶段以后为碳排放总量下降可以釆取措施有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