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人口容量较大,以下是其原因的是( )
①自然资源缺乏 ②科技发达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消费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仿真演练:核心突破_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小题。
1.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2.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 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 000元。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目前北京人可吃到更多的蔬菜,请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北京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小题。
1.图中a、b两曲线( )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2.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 第1章 人口的变化(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核心专题突破仿真模拟训练:自然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2分)
材料一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1)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6分)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10分)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0时所在经线、晨昏线。
材料二 下图表示广州(23°7′N)和海口市(20°7′N)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
(3)此后的三个月中,广州市楼房的影子长短会出现怎样的变化?(8分)
(4)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会出现怎样的变化?(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核心专题突破仿真模拟训练:区域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汉水中游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2)比较汉水中游两大支流南河与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3)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上面右图)。当地居民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语,即平原部分离河越远则地势越低,至山边为最低,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4)指出南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应采取的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答题仿真演练:运用内外力作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小题。
1.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2.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被a、b岩层覆盖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下陷侵入d、e岩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答题仿真演练: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关于家庭农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关,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家庭农场历史悠久。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称鼓励和支持农民承包的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当前各地方行政村积极开展“互换并地”的政策,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材料二 在吉林省延边,很多农村青壮年出国劳务、进城打工。为解决农村无人种地的难题,2008年延边开始探索“家庭农场”模式,即由农场承包村民的土地,付给村民租金。几年来全州土地流转面积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城镇化率达到67. 04%。
(1)分别评价吉林延边和上海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气候条件。(12分)
(2)概述“家庭农场”对吉林延边地区的积极影响。(8分)
(3)分析上海农业用地基本分布于松江、崇明等郊区的原因;分析松江“家庭农场”大量生产蔬菜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