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能揭示该地区( )
A.环境问题的表现
B.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C.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问题
2.该地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发展问题 B.粮食问题 C.资源问题 D.人口问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西吉安县二中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 )
A.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D.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
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树干呈桶状,直径可达7~11米,需几十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图甲)。其肥大的树干里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可吸收大量水分,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图乙中岛屿的西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有成片猴面包树的地区,每年旱季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赏。据此回答下题。
1.下列月份中,最适合游客前往图乙中岛屿西部体验“生命之树”奇观的是 ( )
A.1月 B.4月 C. 7月 D.11月
2.下列地区中,不可能有野生猴面包树分布的是( )
A.非洲刚果盆地 B.中南半岛河谷
C.澳大利亚北部 D.中美洲西海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镇江崇实女中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
A.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B.人地矛盾加剧
C.产业升级速度过快 D.城市重复建设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镇江崇实女中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
A.河道的淤积 B.水质污染
C.地下水位的下降 D.土壤的盐碱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镇江崇实女中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可以说_____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
A.地理信息技术 B.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盐城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20世纪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成为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最佳区始于 年代,这些产业不断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3分)
(2)20世纪8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首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地区,简述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3分)
(3)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分)
(4)简述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江阴市高三9月段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甲图为“澳大利亚及附近区域图”,乙图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d处1月吹________风。乙图中低压中心的形成是因为:①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向________(填“南”或“北”)移动;②南半球正值__________(填“夏季”或“冬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地区形成低压中心。(4分)
(2) b气候不如我国东南地区典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 a地气候类型属于下图中的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
(4)c气候类型在此大陆分布面积广,试分析其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徐州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双选题
读“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及其比2005年增比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特点是( )
A.以煤炭为主,但消费量降低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新能源消费比重增幅最大
D.煤炭、石油消费比重均有下降
2.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A.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B.森林破坏加剧,荒漠化速度加快
C.SO2、NOX等酸性气体增多,酸雨蔓延
D.总悬浮颗粒物增多,空气质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