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
②旅游者不仅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是参与了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④“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象写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类的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下图(图9)及表格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的实测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25 | 26 | 27 | 29 | 31 | 32 | 34 |
DO(饱和值)(毫克/升) | 8.15 | 8.00 | 7.85 | 7.65 | 7.43 | 7.30 | 7.20 |
(1)该河月均流量最低与最高值之比约为_______分之一。
(2)当地的黄金生产及造纸、食品加工等乡镇企业的排污造成该河段枯岁期富营养化严重,在凌晨5:00,河水的DO(溶解氧)含量的饱和度仅为 _____ ,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如在18:00,DO饱和度可达110%,其主要原因是:①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 。
(3)因地制宜地控制该地水污染的措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回答23-25 题。
功能区沿什么向外发展
A、山坡 B、交通干线 C、风向 D、南北方向
E功能区的优势条件是 ( )
A、靠近商务中心区 B、远离工业区
C、地势低平 D、周围是风景区
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
A、昔日土地的利用形式 B、政府的计划
C、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D、知名度的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完成下题。
“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有
A.流量平稳 B.断流
C.洪峰急涨猛落 D.含沙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是
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
B.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
D.能保证外来人口不再涌入城市,扰乱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大圆表示夜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B为北京市,OB距离约为2220KM,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图中C点的坐标为
A. 70°S, 64°W B. 70°S,116°E
C. 20°S, 30°E D. 70°S,150°W
在赤道上东半球白天的范围为
A.20°W向东至160°E B.20°W向东至26°E
C.26°E向东至160°E D.20°W向东至154°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5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6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 | 相同点 | |
不同点 | ||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9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庐山和华山两个游览区,环境承载量大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景区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都比较好,_______铁路从庐山附近经过,_______铁路从华山附近经过。
(3)“自古华山一条路”,要想体会这句话的内涵,在欣赏华山景观时,必须要_________,这样才能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4)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游览庐山花径景点时,即兴赋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说明诗人在欣赏景观时,______________,才看到山中桃花盛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