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四个大洲,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D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 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 周围直接濒临四大洋D. 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
【2】关于世界各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洲和D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 亚洲和A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
C. A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D. B洲和C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3】属于纵贯B、C两洲西部山系的山脉是
A. 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脉B. 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C. 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D. 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贺兰山自然带分布图和贺兰山东麓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 贺兰山东麓地区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酿酒传统及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酿造技术,所产葡萄酒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著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来此投资建厂或基地,形成了“三城、五群、十镇、百庄”的发展格局。
(1)据材料一,说出贺兰山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并简析原因。
(2)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
(1)推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漓江河床多卵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下列小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承载力高的原因是
A. 地势高、气候寒冷B. 生态环境脆弱
C. 自然资源丰富D. 生物资源少
【2】青海、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自然灾害的增多
④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1800~1900B.1900~2000
C.2000~2100D.2100~2200
【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
A.喜光 喜湿B.喜阴 喜湿
C.好热 耐旱D.耐寒 好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地形B. 水源
C. 植被D. 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数量增加B. 科学技术进步
C. 消费水平提高D. 土地资源减少
【2】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B. 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 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D. 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广西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分布图”,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①代表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硬绿叶林带
【2】图中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A. 甲地B. 乙地
C. 丙地D. 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 2017 年我国四大城市群分季度新流入人口占全国总流入人口的比例图。读图,完成 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四大城市群人口流入比例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三角”城市群高于其他城市群
B.成渝城市群全年各季度变化最小
C.四大城市群第二季度都比第一季度高
D.“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变化趋势相似
【2】影响成渝城市群第一季度新流入人口比例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历史文化B.自然环境C.户籍制度D.经济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项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2)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