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070  10078  10084  10088  10094  10096  10100  10106  10108  10114  10120  10124  10126  10130  10136  10138  10144  10148  10150  10154  10156  10160  10162  10164  10165  10166  10168  10169  10170  10172  10174  10178  10180  10184  10186  10190  10196  10198  10204  10208  10210  10214  10220  10226  10228  10234  10238  10240  10246  10250  10256  10264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各题。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②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 ③加强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 ④加强了中部产粮区和西部草原区的恶性竞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东北地区西部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是

A.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B.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

C.发展以屠宰加工为主的原料型生产

D.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

图中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B.台风频率高,易形成风暴潮

C.河流短促湍急,航运条件差    D.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建设港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各题。

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西北欧冬季暖湿气候的形成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一草原一荒漠对称分布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的森林景观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观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一荒漠景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A.水果罐头厂、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甜菜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水产品加工厂、啤酒、微电子、制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高中生,举手之劳可以做的有

①用淘米水浇花  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③用洗衣服的水冲厕; ④使用一次性餐具;

⑤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  ⑥分类投放垃圾;⑦用塑料袋购物;        ⑧使用节能灯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③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完成各题。

近百年来,人类所定的铜矿石最低含铜量标准不断降低,使铜矿可采储量不断增加,这反映了

A.自然资源之间的整体性特征      B.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C.铜矿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D.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图中括号内所表现的内容是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环境污染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某峡谷地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区内的土地资源分布进行分层处理。得出下表数据。据表分析回答各题:

年份

降雨量

地表覆盖

非林地

人工林地

径流量(m3/s)

土壤侵蚀量(t/km2·a)

径流量(m3/s)

土壤侵蚀量(t/km2·a)

2006

475.4

4.5

160.5

1.0

0.2

2007

611.4

9.9

264.6

1.9

6.6

2008

815.9

10.1

272.6

2.4

0.5

2009

884.8

11.1

299.2

2.8

4.9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是: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

C.降雨量增加1倍时,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

D.降雨量增加1倍时,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的成分     D.含蓄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C、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D、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D、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