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媒体报道:东亚地区沙尘暴的源地主要在中国境内;而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三分之二源于国外。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位于下列哪个国家境内 ( )
A.蒙古 B.阿富汗 C.吉尔吉斯斯坦 D.俄罗斯
当沙尘暴发生时,我国南方地区常伴有泥雨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团相遇后被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空气混合,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第下列各题。
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
影响图中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势 B.太阳辐射强度
C.降水量 D.人口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环境保护】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水温较高时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化的发展,使耕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B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第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于9月15日20时生成,16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3时加强为台风。17日18时为强台风。18日16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9日8时减弱为强台风,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丰滨乡附近沿海登陆。
材料二 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对于图示地区及锋面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
B.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
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
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
下列对当前天气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
B.乙地受锋面影响,细雨连绵
C.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
D.乙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造纸产业链条:
A.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第一、第二产业纳入有机循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所示地区都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地区为世界著名产棉区的是
A.甲与乙 B.丙与丁 C.甲与丙 D.乙与丁
图中所示河流中,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
A. ab B. ad C. bd D. bc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四地区有三地是世界文明发祥地
B. 四条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均较大
C. 四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均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 四地区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判断下面2题。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
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
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积雪冰川带
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
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南坡
A.纬度低 B.相对高度大 C.向阳坡 D.迎风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面2题:
图中四种光照状况中,太阳辐射被削弱最多的是:
A.A B.B C.C D.D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原因正确的是
A臭氧吸收了太阳光线中的所有紫外线
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C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的吸收
D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得天空呈蔚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请回答下列各题.
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B.12℃ C.10℃ D.8℃
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连线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
B.深秋至早春季节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大气的吸收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一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