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天文学家预测,2015年3月20日将在冰岛、欧洲、非洲北部、亚洲北部出现日全食。届时将会出现如下图的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
A. 都是光球层 B. 都是色球层
C. 都是日冕层 D. 光球层与色球层
【2】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有( )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黑子、耀斑
【3】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
B. 影响北方地区的互联网络
C.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 流星现象多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 甲地海拔较高 B. 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 丁地地势低平 D. 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
A. 1965年B. 1980年
C. 2015年D. 2045年
【2】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
A. 原始型B. 传统型
C. 过渡型D. 现代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7块湿地之一。20世纪末,为满足日益扩大的造纸原料需求,洞庭湖区引入了生长快、林木蓄积量高的欧美黑杨。随后,欧美黑杨种植不断扩大,由垸内转向垸外,从沿岸向洞庭湖深处“进军”,面积一度达到39万亩,其中湿地保护核心区9万亩、缓冲区21万亩。
欧美黑杨具有高大挺拔,根系发达、耐水淹等特点,外号“湿地抽水机”。2017年底,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洞庭湖区将核心区9万亩欧美黑杨清理殆尽。
下图为洞庭湖水系简图及湿地保护区欧美黑杨清理现场照片。
试分析大面积种植欧美黑杨对洞庭湖湿地生态安全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上海某科学小组到非洲、美洲、欧洲进行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的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M岛两侧不同的气候资料图,分析东侧植被景观的形成原因。
(2)从洋流对陆地环境的影响分析鲸湾港与伊尼扬巴内两港口年均温、植被差异的原因。
(3)科学小组6月22日到达②海区时,发现船行速度变 (填“快、慢”),原因是 风 流(填“逆、顺”)而行;此时②海区刮 风,其成因是 。
(4)科学小组发现 处(填“①、②、③、④”)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其形成原因是 。若③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图a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b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c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a和图c,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______(双选)。
A.①—甲 B.②—乙 C.③—丙 D. ④—丁
(2)图b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此时②地气候特征是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 ;②地典型植被名称为______。
(3)此时④地风向是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
(4)③地气候类型特征是______,其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该地自然带与______(填“①、②、④”)地自然带一致,该自然带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旅游地理)
渔梁坝系安徽歙县古代水利工程,始建于唐宋,重建于明。该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兼灌溉、行舟、放筏、抗洪之利。坝体由叠石构筑而成,“凡叠十石,中立石柱”,上下层之间用竖石插钉,各条之间有石销相连,坝中间设开水门,用于排水,足以抵御突如其来的山洪暴发。渔梁古镇被誉为“徽商之源”,水路交通的繁荣为这里流下了古朴的徽派建筑和市井文化。
下图为渔梁坝景观照片。
某校拟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渔梁坝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试评价渔梁坝景区的研学和游览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瑞典缺油少气,能源长期依赖进口。自20世纪70年代初,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瑞典开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水能、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瑞典的可再生能源和水能占比在世界领先,其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质能为主,原料主要来自林业木屑和造纸黑液,主要用于供热和发电。图8示意2017年瑞典能源消费构成。
1991年起,瑞典开始征收高额的CO2排放税,采用绿色电力认证系统,对环保型汽车提供补贴与优惠税收。1990到2010年,瑞典国民生产总值比增长了50%,温室气体排放量却降低了9%。
材料二:下图示意瑞典位置及相关地理要素分布。
(1)据统计,瑞典人均能源消费量约270千克/年,为世界第一。根据图文资料,推测瑞典居民能源消费量高的原因。
(2)依据图文材料,分析瑞典开发清洁能源的优势条件。
(3)简述瑞典能源结构的变化对本国和世界的贡献。
(4)说明瑞典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政策对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设题,2003~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B. 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C. 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D. 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2】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
A. 东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3】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对“节省”了土地 B. 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 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 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银川平原是一个由断陷盆地形成的浩瀚大湖,直到黄河形成,沧桑巨变,逐渐出现冲积湖平原。平原顺黄河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中银川一带,是平原的沉降中心,地势低洼。银川湖泊湿地众多,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便是“七十二连湖”,而这些湖沼和引黄灌溉区的开发有很大关系。图甲示意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乙示意银川附近地区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银川湖泊湿地众多的原因。
(2)简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3)银川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评价这一举措是否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