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2020年1月某日新冠疫情在我国的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斜线的名称是什么?指出疫情分布特点。
(2)根据疫情发病的时间,推测疫情从湖北武汉向全国快速扩散的原因有哪些?
(3)北京远离武汉,为何疫情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个极地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B. 长城站位于黄河站东南方
C. 昆仑站地方时晚于长城站
D. 长城站至中山站最近距离过极点
【2】若北京时间为2018年3月3日8时,则
A. 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黄河站
B. 四科考站中,黄河站昼长最长
C. 昆仑站与长城站日期相同
D. 该月份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广西素有“天然绿色大棚”的美称,适宜蔬菜种植。随着“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的正式运营,广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冬菜篮子”。下图示意我国“南菜北运”三个省(区)蔬菜种植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西被誉为“天然绿色大棚”主要得益于
A.独特的气候B.肥沃的土壤
C.优质的水源D.廉价的劳动力
【2】广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大,主要是因为
①果蔬绿色专列的开通 ②北方消费市场广阔
③保鲜冷藏技术发展 ④夏菜病虫害较多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
据图片信息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____。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它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渭水流域(甘肃南部和陕西中南部)、汉水流域(陕西南部和湖北中西部)、云南东部、贵州等地。这些区域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从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华西地区秋季夜雨的发生频率约占2/3。下图示意2017年9月24日至10月31日对流层整层平均水汽输送方向(箭头越长表示水汽输送量越大)
(1)分析四川盆地一带多夜雨的原因。
(2)评价华西秋雨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3)依据图文信息,说明华西秋雨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地广人稀,莫雷诺冰川为圣克鲁斯河带来丰富的水力资源。在冰川下游200多公里的地方,中国葛洲坝集田与阿根廷企业正积根建设孔多克里夫(CC)和拉巴朗科萨(LB)两座水电站(以下简称“孔拉水电站”),位置见下图。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在这里工作,防风外套、墨镜、安全帽等必不可少。孔拉水电站项目总投资约53亿美元,是阿根廷在建的最大能源项目,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达49.5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50万户阿根廷家庭日常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燃油进口外汇11亿美元,电站首台机组预计将于2022年4月开始发电,目前水电站建设已为当地带来不少变化。
(1)分析孔拉水电站施工人员必须穿戴防风外套和墨镜的原因。
(2)简述孔拉水电站建成后对阿根廷产生的经济价值。
(3)最终水库的蓄水高度比原计划低2.4米,你是否同意这样做,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新疆吐鲁番盆地,这里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图中甲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沿甲图中MN线绘制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E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及其所受的外力作用。
(2)比较乙图中M、N两坡向自然带分布特点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3)试分析夏季吐鲁番盆地内部易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
(学法题)方法规律提炼题组:
(4)气候的成因分析是高考考查重点,下面我们通过知识网络的形式进行答题规律总结。
材料二: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
(学法题)易混易错题: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判别是同学们非常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判别时要分析各自的成因。
(5)对应上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
(6)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自然区在划分时所考虑的因素是(双选)(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某一地理要素
C.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D.综合地理要素
(2)e、f两区域大致以 山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为 界。
(学法题)关键环节考核题:
区域特点和主导因素是区域问题分析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对其进行重点考查。
(3)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水田为主,c地以旱地为主,f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c之间以 一线作为分界线。
(4)不同区域粮食作物有所不同:b地以水稻为主,c地以冬小麦为主,d以为主,g地以青稞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5)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不利之处是 。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
(6)三个地带比较(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C.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D.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材料三:2014年12月12日14点32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通水后可有效缓解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水资源短缺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7)说明石家庄市水资源短缺的三条原因。
(8)分析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对石家庄市的三条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亚加拉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世界著名的北美第一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就在这条河上(下图)。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末次冰川晚期。在距今1.2万年前后,中高纬度冰川逐渐北撤,作为上游湖泊的主要泄洪通道,尼亚加拉河流速加快,尼亚加拉瀑布形成。
在长期的溯源侵蚀作用下,尼亚加拉瀑布逐渐变大。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尼亚加拉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瀑布溯源侵蚀的过程是指水流经过瀑布时,从瀑布陡坎(陡崖)上缘跌入水潭,冲击水潭谷底并形成回转漩涡,继而不断掏挖陡坎底部,最终致使跌水潭变深,陡坎坍塌。
(1)指出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原因。
(2)分析距今1.2万年前后尼亚加拉河河水流速加快的原因。
(3)为避免尼亚加拉瀑布消失,有人建议要延缓该瀑布的溯源侵蚀,请你帮助提出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 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 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 精耕细作,自给自足D. 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A. 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 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 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D. 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