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5714  105722  105728  105732  105738  105740  105744  105750  105752  105758  105764  105768  105770  105774  105780  105782  105788  105792  105794  105798  105800  105804  105806  105808  105809  105810  105812  105813  105814  105816  105818  105822  105824  105828  105830  105834  105840  105842  105848  105852  105854  105858  105864  105870  105872  105878  105882  105884  105890  105894  105900  105908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利于新加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理条件有

①地狭人稠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完善的基础设施

④完善的金融体制

⑤扼守马六甲海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2关于新加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大B.雷雨天气多

C.最热月在7月D.地广人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是(  )

A. B. C. D.

2②类工厂适宜布局在(  )

A. 接近原料产地 B. 靠近消费市场

C. 劳动力丰富的地方 D. 靠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土壤是由岩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两大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甲-海陆变迁 乙-水循环 丙-生物作用 丁-风化作用

B.甲-海陆变迁 乙-大气循环 丙-生物作用 丁-风化作用

C.甲-搬运作用 乙-大气循环 丙-变质作用 丁-侵蚀作用

D.甲-搬运作用 乙-水循环 丙-变质作用 丁-侵蚀作用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 )

A.甲环节的迁移数量与内力作用无关B.乙环节的迁移数量内陆一般高于沿海

C.丙环节的转变速度一般与海拔无关D.丁环节的转变速度常与气候特征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A. 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 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 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 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2新疆采取坎儿井这种引水方式是为了

A. 创造旅游景观 B. 减少水分蒸发 C. 防止水污染 D. 节省建设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非洲大陆年均温点位分布图(单位:摄氏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年均温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两地

A.夏季降水较多B.地形条件相同

C.位于沿海地区D.纬度位置相近

2】下列非洲大陆年均温分布示意图中,绘制较为准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区域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起伏较大

B.河流ab段流量季节变化小,流速快

C.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

D.马拉维湖属构造湖,由火山喷发形成

2下列关于甲地气候特征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多雨,纬度低

B.气温年较差大,海拔较高

C.5~10月为雨季,越过马拉维湖增湿的东南信风,受到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11月~次年4月为雨季,吸引赤道以北动物南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校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的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的月均温差值如下表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探究结果表明( )

A. 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 林地的年温差大于裸地

C. 该地7、8月份的气温较低D. 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温低

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吸烟除尘

④降低噪声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