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5791  105799  105805  105809  105815  105817  105821  105827  105829  105835  105841  105845  105847  105851  105857  105859  105865  105869  105871  105875  105877  105881  105883  105885  105886  105887  105889  105890  105891  105893  105895  105899  105901  105905  105907  105911  105917  105919  105925  105929  105931  105935  105941  105947  105949  105955  105959  105961  105967  105971  105977  105985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 )

A.气温高,降水少B.气温高,降水多

C.气温低,降水少D.气温低,降水多

2】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

B.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

C.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D.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3】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北半球高纬地区B.南半球低纬地区

C.北半球中纬地区D.南半球中纬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每年十月通常秋高气爽的北京,今年深陷重重雾霾污染中。28日开始的雾霾严重污染北京并将延续到29日,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下列各题。

1】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2】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3】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冰花也称“霜柱”,冬季夜晚,当气温低于0℃,风速较小时,会使温暖的土壤缝隙向上蒸发水汽产生凇结,常常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有时连成一片,宛似雪地金针菇。下图为“地冰花景观图”,图中白色部分为地冰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地冰花形成的土壤条件是

A. 干燥而紧密 B. 土壤温度低

C. 潮湿而松散 D. 土壤水分少

2地冰花与霜的形成不同,原因是

A. 水汽来源不同 B. 风力大小不同

C. 温度高低不同 D. 阴晴状况不同

3有关地冰花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距冬季风源地近的内蒙古高原 B. 沼泽广布的三江平原

C. 冬季寒冷的华北平原 D. 土地裸露的南方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20年,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来了!目前,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国家公园”,只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前者强调的是游览,后者强调的是保护,建立国家公园可实现保护和游览双重目标。中国现在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中三江源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是目前试点中面积最大,也是被点名在2020下半年一定要成立的国家公园。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有冰川、雪山、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鹿、雪豹等集中栖息地,亚洲众多河流发源于此,有世界第三极“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和“亚洲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巨型国家公园。下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分析国家公园的旅游价值,推测三江源国家公园开放后带来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 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 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 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2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 资源短缺B. 劳动力短缺C. 环境质量下降D. 农产品供应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1)说明河口地区容易形成冲积岛的原因?

(2)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城镇略,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水岸名邸,天然氧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多刮西南风。下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2)结合大气环流知识,推测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肯尼亚在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表现突出,目前约70% 的国家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但风力、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很小.2019年7月,非洲最大风力发电项目在该国西北部图尔卡纳湖正式启动该项目所需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由丹麦某公司提供,建成后可实现全国100% 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下图为图尔卡纳湖风电项目位置示意图.

(1)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分析肯尼亚西南部地势起伏大的原因。

(2)从地面状况角度,分析项目所在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简述该项目建设的不利条件。

(4)说明图尔卡纳湖风电项目建成后在肯尼亚能源供应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