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以北半球为例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 ( )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C.一年干湿两季分明
D.终年炎热干燥
【2】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
A.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伦敦气温和降水资料图”,描述伦敦的气候特征。
(2)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广,试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欧洲西部乳畜业、园艺业发达,试说明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岭位于32°N~34°N,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100~150千米。
材料二 下图甲为陕西省水系地形图。渭河下游河道弯曲,图乙中渭河河段是地上河。图乙中水利枢纽修建以后,该河段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大。
(1)描述陕西省的地形特点。
(2)分析图乙中渭河河段地上河的成因,并提出减少该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
(3)秦岭穿越陕西省南部,使其南北差异大,资源丰富多样,但也有不利影响。试从地理角度简析秦岭给陕西省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山顶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B. 土壤C. 热量D. 坡度
【2】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B. 海拔低C. 陡崖反射阳光D. 地形封闭
【3】若只考虑山体的崩塌和侵蚀,该地植被的演变最可能是( )
A. 沟谷雨林的范围将会扩大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扩大
C. 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持续下降D. 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吉兰泰盐湖古湖堤示意图,古湖堤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实测宽度为5~100米。某考察队在其中一条古湖堤(道口梁)上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古河流最可能经过
A. 甲地附近B. 乙地附近
C. 丙地附近D. 丁地附近
【2】推测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时,图示区域
A. 湖泊盐度增加快速B. 地壳抬升运动强烈
C. 气候总体温暖湿润D. 风力堆积作用显著
【3】推测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
A. 砾石磨圆度都很差B. 岩性都坚硬致密
C. 都具有层理构造D. 都有淡水生物化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下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烃源岩的地质作用是( )
A.冷却凝固B.固结成岩
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
【2】在形成烃源岩的物质开始堆积时,甲乙沿线可能是( )
A.山脊B.山谷C.陡崖D.鞍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请描述右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分别从内外力的角度,分析横断山区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3)东南亚是世界水稻主产区之一,试分析其水稻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城市内部结构会出现多核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土地价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中8~20千米间地价变化主要因素是
A.城市中心距和交通
B.人口密度和环境
C.城市中心距和环境
D.人口密度和交通
【2】仅从地价推测,该城市距中心8千米附近
A.常住人口密度最小
B.公交线路最多
C.商业活动最频繁
D.生活便利度最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工业发达,工业区大部分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试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加以解释。
(3)冬季,日本西部降雪量大,请解释其原因?
(4)日本工业区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 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A. M B. N C. T D. S
【2】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A. 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 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 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
D. 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