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假设推断成立,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中国1月0 ℃等温线北移
【2】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内蒙古自治区简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2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不断变化,耕地面积增加101.75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9.8万公顷,牧草地面积减少233.82万公顷,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9.06万公顷。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输煤变为输电”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了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说出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
(2)说出内蒙古变输煤为输电后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1】关于甲、丙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A.自然带相同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D.气候类型相同
【2】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
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图1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图2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1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2】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在植被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作物熟制上的差异。
植被类型 | 主要粮食作物 | 熟制 | |
甲 | |||
乙 |
(2)简要说明引发丙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风力D.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地区丰沛的降水、茂密的植被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地下水在深层循环中溶解了岩石中的有益矿物组分和微量元素,若沿断裂带滋出地表,就成为矿泉水。下图为东北部分地区略图
(1)描述P河段(河流上游)的水文特征。
(2)分析长白山对图中玉米带的有利影响。
(3)说明长白山地区矿泉水水质优良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区矿泉水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某区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常成为区域分界线,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_山,是我国重要区域分界线,请列举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州的积温比西宁_________,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7年11月23日,在意大利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中,我国某省桑基鱼塘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示意该省桑基鱼塘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农业模式的突出优点是( )
A.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效益
B.生物互生互养,低耗“零”污染
C.改善局部气候,美化自然环境
D.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受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桑基鱼塘这种已经存在2 500多年的古老生产模式,正日渐成为一种濒危的文化遗产。为了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的蚕桑产业,国家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其主要原因是( )
A.东部水陆交通便利,经济繁荣
B.东部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市场萎缩
C.西部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好
D.西部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