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地位于
A. 塔里木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 东南丘陵 D. 华北平原
【2】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乙分界线是我国( )
A.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 1月0 ℃等温线
【2】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海陆热力差异 C. 太阳辐射 D. 夏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
A. 水质较好B. 土壤肥沃
C. 人口迁移D. 地缘优势
【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B. 气温
C. 市场D. 技术
【3】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 甲、戊B. 乙、甲
C. 丁、乙D. 戊、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有效降水量是总降水量中实际补充到作物根系层土壤中的水量。水分亏缺指数是农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之差与需水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春玉米生育期(播种到成熟)各旬有效降水量与需水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水分亏缺指数最小的时期是
A. 5月上旬B. 7月下旬C. 8月中旬D. 9月上旬
【2】该地最有可能在
A. 华北平原B. 太湖平原C. 河套平原D. 云贵高原
【3】夏玉米一般在6月播种9月收获。该地选择种植春玉米而非夏玉米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光照不足B. 热量限制C. 水源充足D. 降水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四川盆地 B. 太湖平原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 河汊纵横,气候湿润 B. 中低周高,排水不畅
C.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D. 林海雪原,寒冷干燥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 川剧 B. 二人转 C. 昆区 D. 秦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 人口地理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D.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2】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 气候湿热B. 信息闭塞C. 地表崎岖D. 经济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1)推测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对①②两地径流量变化大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指出保护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可行性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沙漠化土地及沙漠化快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②地区荒漠化速度快的原因有哪些。
(2)要遏制这一地区的荒漠化进程,指出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沙柳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下图为沙柳造纸产业链图。读图,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 吸烟滞尘B. 防风固沙C. 保持水土D. 净化空气
【2】造纸产业链条( )
A. 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B. 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 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 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B.土壤盐碱度升高
C.沙尘暴频度减少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