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图所示地区进行长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地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材料一 通过对图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下图所示的特点,并且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
(1)简要描述该处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分析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的原因。
(3)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和地图等资料,了解到图中A、B、C所在的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石漠化”现象,试分析这些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提示:石漠化是指地表岩石逐渐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图表示D城市周围地区年雾日数等值线(单位:日)。
(4)从图中等值线的数值特征看,D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一个高值区,请分析该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年平均降水量 | 年太阳辐射总量 | 无霜期 | |
甲地区 | <30 mm | 70-110亿焦耳/米2·年 | 365天 |
乙地区 | >1000 mm | 40-50亿焦耳/米2·年 | 220—250天 |
(1)说明A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并分析B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完成:
下列符合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符合甲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老年人口比重小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城市化速度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 。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 。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
A.100m≤H<300m B.100m≤H<200m
C.200m≤H<300m D.100m<H≤300m
(4)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支流,
原因是: 。
(5)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关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的经线长都相等
B.经度差1°的纬线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D. 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地球仪上的一段经线,其中A点以北是海洋,E点以南是陆地; B与C之间、D与E之间为海域; A 与 B之间, C与 D之间为陆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当我国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时,E地
A.阴雨绵绵 B.炎热干燥 C.寒冷多雨 D.高温多雨
AB段区域
A.地表平坦多湖泊 B.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C.植被以地衣、苔鲜为主 D.河流流程短且水能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能表示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假设地球为均匀的地表,则图中风向可能表示的是:
A、北半球中纬西风 B、南半球中纬西风
C、北半球低纬信风 D、南半球低纬信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如下图所示):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有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各题:
我们的家乡泗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终年温和湿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