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读图,回答题。
.关于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以避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经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防止大面积
冻伤,其主要原因是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农作物冻伤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某城市规划略,回答题。
.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 )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
设—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图中所示区域中:( )
A.甲区实际面积较乙区小
B.甲区水热条件较乙区差
C.甲区径流变化较乙区小
D.甲区土壤肥力较乙区高
.甲、乙两区域相比:( )
A.人口出生率,甲低于乙
B.城市化速度,甲快于乙
C.第一产业比重,甲高于乙
D.环境承载力,甲乙相当
.甲、乙两区域经济发展中,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旱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为什么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2)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3)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
A点的区时是
A.某日8时 B.某日6时 C.某日10时 D.某日16时
“北京时间”是
A.某日16时 B.某日18时 C.某日14时 D.某日12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下是某月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回答下面试题
根据上图判断甲河流和乙河流分别是( )
A.尼罗河 圣劳伦思河 B.印度河 长江
C.密西西比河 亚马逊河 D.恒河 多瑙河
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海水的盐度大小(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图中等海水盐度线分别规律是( )
A.和纬度位置基本平行 B.和海岸线基本平行
C.和降水量线基本平行 D.和河流流向基本平行
该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是( )
A.河流淡水因素 B.纬度因素
C.降水因素 D.洋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灌进内陆地区之后,河水盐度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2006年初,咸潮经常影响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咸潮容易发生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珠江和长江流域降水比较少,河流水位较低
B.地球、太阳、月球排成一条直线,出现天文大潮
C.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
D.地势低平,处于河海交界地带,冬季流域内降水较少时海水容易倒灌
为减轻咸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灾害预报,建立预警机制
B.加强节水的强制措施
C.上游水库放水,加大河流径流量,达到压咸补淡的目的
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防止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2008年1月29日,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在粤务工的2620万外来工发出“平安尽孝心、相聚会有时,广东也是您们的家”的紧急呼吁。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外地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区。
材料二:下图为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
(1)由图可知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 。?
A.5~10 B.10~15 C.15~20 D.20~25
(2)广东省是我国粮食缺口较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省
A.工业化发展快,外来劳务人员多 B.城市化进程快,粮食种植比重缩少
C.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 D.城市化程度高,没有耕地面积
E.总人口数量较多,粮食消费量大 F.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
(3)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
(4)读材料一,分析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新兴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5)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