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面3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面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各题。
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列哪种情( )
A、①模式 B、①→②转变
C、②模式 D、基本实现②→③转变
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图中②的是( )
A、尼日利亚 B、韩国
C、古巴 D、澳大利亚
图中表现有老龄趋向的阶段是( )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意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纵剖面
材料二 2006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44.5万亩,枸杞干果产量5.8万吨,年产值超过10亿元。贺兰山东麓已成为枸杞产业带。枸杞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耐旱、怕水渍。
(1)描述图中沉积物分布特点。
(2)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3)简述该地形区种植枸杞优越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珠江水系图(下图),从自然环境来说,珠江流域( )
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流域内的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C.流域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与黄河相比,珠江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其主要原因是:①江阔水深②曲流,流水不畅③河床高,大堤易缺口④大量支流水量汇入,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分析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4)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长江中游某省四县区土地和人口资料表(2007年),回答下列各题。
(土地流转—土地转包给他人;土地抛荒—土地撂荒,未进行耕作;实际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人数)
四县区最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油菜 B.花生 C.亚麻 D.甜菜
丙县区全年抛荒面积最大,对其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土地出现大面积沙化 B.务农劳动力大量外流
C.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 D.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实际农业人口人均负担耕地最多的县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各题。
2008年与l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较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有( )
①修建卫星城镇 ②修建环城公路 ③将铁路、国道公路迁往城郊 ④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资源,但地球上的水只有2.53%是淡水。图是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分布和人口资源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各大洲淡水资源、人口数量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各题。
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 非洲 B.亚洲 大洋洲 C.南美洲 欧洲 D.南美洲 大洋洲
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B.淡水湖泊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D.深层地下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