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是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
D.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气温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该地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可能是
A.春小麦 B.冬小麦
C.大豆 D.玉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面“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各题。
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比A处气温低的原因是 。
(2)流经C处的洋流是 。等温线D处弯曲是受 影响。
(3)E岛东西两侧降水有何不同?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左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右图的四幅剖面图与左图中沿EF线地势起伏状况最符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若左图的比例尺为M,剖面图(右图)的水平比例尺为N,则:
A.M>N B.M<N C.M=N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地图中之「网格、控制点、比例尺」等数学符号,其主要功能为何﹖ (A)易确定位置与大小 (B)作为地形的补充说明 (C)便于显现地图颜色 (D)方便编绘时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但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离真正保护全球气候的目标还差的很远,谈判各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还很严重。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材料二 下表为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
(1)材料一中最后五十年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约 ℃,据材料一概括百多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是 。引起材料中全球气温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2)材料二中,2007年美国人均CO2排放约是中国人均排放的 倍。材料显示全球CO2排放主要集中在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3)大气中CO2浓度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目前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世界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下列关于保护全球气候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出现生存危机,所以参与行动的意愿高。
②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西欧冬暖夏凉气候,西欧国家对此非常消极。
③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
④石油输出国输出石油为其经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⑤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全球气候变化中受益,而且自身又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持积极立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中国国家海洋局在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比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下列措施对抑制海平面上升可行的有 (多项选择)
A.控制人口增长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关闭工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D.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E.建设海岸防护堤坝
F.提高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