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南极大陆发生雪崩
B 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
C 2008年多个地区手足口病蔓延
D 河南伊川“3.31”矿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北京(40°N)与广州(23.5°N)两地在地球自转中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B.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C.北京线速度比广州快 D.北京角速度比广州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350N,1150E),乙(250S,1250 W)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转角速度甲大于乙 B.自转线速度甲等于乙
C.地方时相差40分钟 D.甲的地方时比乙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4)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三江平原的过度开垦,使沼泽湿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材料二:下图表示的是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
材料三: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________,沼泽面积________,这种变化会使气候变得________。
(2)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4)全球气候________,黑龙江省积温________,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条件改善,是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30年、1970年、200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从图中反映出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D.人口出生率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多选)( )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_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_
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分析回答下题:
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丹麦和美国。图中甲、乙(不可再生能源)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 )
A、水能、沼气 B、地热、潮汐
C、风能、煤炭 D、水能、煤炭
在我国甲能源的丰富区主要分布在( )
A、江南丘陵 B、内蒙古高原 C、横断山区 D、长江三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中C为弧线AB的中点,ABCD四点此时太阳高度均为0°,A点以北处于极昼,B点以南处于极夜,据此完成各题
若A点纬度为66°34′N,经度为90°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C点昼长夜短 B.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
C.此时太阳直射点在23°26′N,90°W D.此时长江口盐度较高
下列关于ABCD四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A>B>C>D B.自转线速度A<B<C<D
C.白昼长短A>D>C>B D.地方时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泛亚铁路的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要飞的蛋蛋(自昆明至曼谷)的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和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A.人口密集,搬迁大量居民 B.高温多雨,不易施工
C.地势起伏较大,施工困难 D.路程较远,成本较高
关于泛亚铁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我国云南省的边疆贸易的发展
B.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C.带动东盟10+3的更健康发展
D.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