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12.有关青藏高寒区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是西北低、东南高
B.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从高原边缘至内部逐渐减少
C.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是西北高原面上
D.夏半年的夏季风是不可能到达青藏高寒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二分二至时日落位置及北京时间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日落位置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节气)时的日落位置,B点表示___________(节气)时的日落位置。
(2)在图中方框内标出南北方向。
(3)该地的经度为____________,一年中昼最长达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分,由此推断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三江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至发消息之时,至少已造成8万人死亡。据此完成(1)—(2)题。
(1)在此次地震中不易受损害的人群是( )
A.妇女、老人 B.青少年、儿童
C.残障人 D.青壮年男性
(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的分布从世界范围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震带。日本位于__________带,意大利位于__________地带。
(2)C所在的地震带处在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之间。
(3)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从图中分析,你能看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码代表的铁路线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铁路枢纽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用粗实线绘出青藏、南疆两条铁路。
(4)图中N是_____________铁路;该铁路的建成开辟了一条新的旅游热线,沿线旅游资源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连接该铁路的出海港口是_____________。
(5)青藏铁路经过的地区地形、地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建设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中铁路④中段有一些明显的曲折,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公路运输网,小圆圈表示公路站点,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公路上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车流量。假设M站的车流量只来自于N,完成(1)--(2)题。
(1)到达M的最大车流量为( )
A.26 B.24 C.20 D.19
(2)如想提高车流量,投资最少的办法是( )
A.提高车速 B.在M、N之间新修公路
C.拓宽1、2车流量的公路 D.拓宽3、4、5车流量的公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典礼举行。读下图,完成(1)~(2)题。
(1)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节省能源和减少投资成本
B.节省土地资源
C.方便交叉线路的人、车通过
D.减弱噪声和电磁干扰
(2)关于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B.促进沿线地区经济更快发展
C.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创新和设备制造业发展
D.缓解东西向交通压力,促进东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暴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多项选择)( )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组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2)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3)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