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088  12096  12102  12106  12112  12114  12118  12124  12126  12132  12138  12142  12144  12148  12154  12156  12162  12166  12168  12172  12174  12178  12180  12182  12183  12184  12186  12187  12188  12190  12192  12196  12198  12202  12204  12208  12214  12216  12222  12226  12228  12232  12238  12244  12246  12252  12256  12258  12264  12268  12274  12282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 (夏至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观测时刻(北京时间)

3:50

……

11:20

……

18:50

太阳高度

0゜

……

73゜26’

……

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该区域所属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该区域所属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30°N,160°E),乙(30°S,160°W)两点,甲点在乙点的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从勘测设计到开工建设,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被称之为“钢铁露天路”,备受世人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图31-1为“青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31-1中可以反映出,从设计进藏铁路的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三方案中选择青藏线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修建青藏铁路与西南地区修建南昆铁路所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有何不同?

(3)一般来说,山区优先发展的是公路而不是铁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专家透露:青藏铁路在藏北高原尽量减少车站数量的设置,在没有河流和高山峡谷的藏北高原部分地段也架设桥梁,旅客列车采用全封闭形式。这些设计方案,主要考虑(双选)

A.减少废弃物对沿途环境的影响

B.保证藏羚羊迁徙的通道

C.减轻因空气稀薄、气压低造成旅客身体不适

D.减轻因太阳辐射过强对列车和旅客的伤害

(5)北京至拉萨的一列旅客列车于北京时间2009年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全程运行47小时28分,到达拉萨时可以见到的景象是(  )

A.旭日东升      

B.烈日当空

C.夕阳西下

D.满天繁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

      

1.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2.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地形  C.光热资源  D.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第1~2题。

2000~2020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         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大量外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材料四: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家庭规模(人)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71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3.23

(1)材料一中所示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____________都市圈。制约“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___________,图中上海是我国第一大港,主要港区沿____________(河流)分布。

(2)“长三角”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这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C.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D.改善城市环境

E.缓解老城区衰落

(3)根据材料三简评江苏沿江县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4)根据材料四可看出江苏人口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