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为某一组团式城市中各城市人口变动统计图,其中,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与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判断以下2题。
在这五个城市中,城市人口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在这五个城市中,人口迁入量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面2题
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 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位于南半球
B 乙位于北半球
C 甲图洋流为寒流
D 乙图洋流为寒流
如果甲、乙两图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A 甲为秘鲁寒流 B 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C 甲为千岛寒流 D 乙为巴西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是“影响我国的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
未来两天,图中N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前者降低,后者变小 B.前者升高,后者变大
C.前者升高,后者变小 D.前者降低,后者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
A__________ 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 __;D____________。其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____________。
(2)用箭头表示三圈环流的方向;图中①代表的是 风带,②代表的是______风带
(3)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的地方一定形成低压、冷的地方一定形成高压
B.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 ①②气流在3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带来阴雨天气
D. 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上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
在该区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土地生产力大?
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经济规模的设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
(1)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填名称)。我国从 、 、 等所示国(用图中字母表示) 进口铁矿石。
(2)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 ,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① ,
② ,
③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日14时—5日8时,①地( )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000),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有两条河汇流现象的地点和位于教堂西南方的地点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甲
C.丙和甲 D.丁和丙
图中凉亭与海拔最高点的高差最大不超过:
A.130米 B. 140米
C.150米 D. 16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