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要大些,主要取决于我国国情的特点。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农业主要表现西林东耕
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积北多南少
C.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于东南半壁,各种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内陆
D.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
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
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
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
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
3.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技术薄弱,国土整治难度大,主要表现()
①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②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③落后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④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的发展,仍然制约经济发展速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
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有()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6~7题。
6.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7.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区域中,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重点合理的是()
A.黄淮海平原和南方丘陵山区大力建设商品粮基地
B.海南岛及其海域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建设
C.黄土高原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D.东北山区大力采伐森林资源,使其成为我国最大的林业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24-2是 “我国东部沿海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洋流①的名称是 流,它所属大洋环流的流向是 方向。
(2)洋流②③从性质上看,②属于 流,③属于 流。
(3)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有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该渔场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
(4)图中A处是距上海市东南400千米的海上平湖油气田,1999年4月,该油气田先行向浦东供气,平湖油气田实施海底石油开采的工作基地是海上 ,海上天然气运输方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是我国中部边界相连的5个重要省份。它们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东西南北的区域发展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中部区域经济体系,是中国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中部拥有长江、黄河和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黄淮平原等,农业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中部水电资源丰富,具备比西部水力资源更便于开发的优势,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工业基地。中部传统工业密集,是中国重要的汽车、钢铁基地。加快中部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增强国家的内在竞争力。
材料二:我国沿29.5°N部分区域地形剖面图。
(1)根据材料一,总结中部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A山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其自然带的基带类型是_________。
(3)图中B地区是我国农业的________生产基地,该地以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简述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改善当地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
(4)随着我们国家梯度发展战略格局的逐步推开,东部很多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为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和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机。但是,在中部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包括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人类对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产物是()
A.东北山区的针叶林
B.华北地区的春旱天气
C.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