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沿着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从北向南而下,摆放着三台驱动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发展“引擎”,这就是围绕着渤海湾的环渤海经济圈,以杭州湾为中心区域的长三角经济圈和以广州湾为核心的珠三角经济圈,并由此形成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力撑中国高速增长的发展“三极”。
材料一: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 、
2.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 _
_ ___。
材料二: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它由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与上海市一起组成,面积10万km0,人口超过7240万。它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却创造出了全国18.5%的 GDP,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这里就有10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这里占了一半。这里既有年国内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的“超级巨人”上海,又有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等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巨人”,还有不少国内生产总值在50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这里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3.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是右图中的图_________,7、8月份该区常出现_______天气,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20个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密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4.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其数码是 ;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内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
5.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 | 长三角地区 | 环渤海经济圈 | |
相同点 | 运输 |
| |
技术 |
| ||
协作 |
| ||
劳动力 |
| ||
不同点 | 资源 条件 |
|
|
运输 条件 |
|
|
6.环渤海经济圈有我国两大工业区,分别是京津唐和 。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 。
7.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的原因有( )
①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种资源和能源比南方丰富 ③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对外联系比南方方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阅读日本、美国、俄罗斯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地理位置的 共同特点 | (至少答两点) | ||
图中所示山脉 | / |
|
|
西部主要 农业地域类型 | 水田农业 |
|
|
最大钢铁工业 中心及布局类型 |
|
|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 “煤铁复合体型” |
最大海港 |
| 纽约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两个主要盆地略图,读图回答:
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山脉名称,①是 山脉;②是 山脉。这两列山脉在我国地形上都是重要的分界线,其中山脉①是 分界线的一部分;山脉②是 分界线的一部分。
2.甲盆地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乙盆地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季节,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回答
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为酸雨区
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C、酸雨会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腐蚀建筑物,并危害人体健康
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大气环境问题与形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源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氮氧化合物――矿物燃料的燃烧
B、南极臭氧层空洞――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的排放
C、酸雨――二氧化硫――矿物燃料的燃烧
D、臭氧层破坏――碳氢化合物――各种制冷设备的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