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608  15616  15622  15626  15632  15634  15638  15644  15646  15652  15658  15662  15664  15668  15674  15676  15682  15686  15688  15692  15694  15698  15700  15702  15703  15704  15706  15707  15708  15710  15712  15716  15718  15722  15724  15728  15734  15736  15742  15746  15748  15752  15758  15764  15766  15772  15776  15778  15784  15788  15794  15802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由热量变化而引起的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000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单位:m)。读图回答问题

沿图中X一Y方向上地面气温的水平变化大致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由热量变化而引起的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000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单位:m)。读图回答问题

若图中A、B分别位于陆地和海洋,则以下诗句反映的季节与此时相符的是            (    )

       A.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的是北京时间6月22日11时52分在高纬度上空俯视地球能见的昼夜分布示意图,N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问题。

该日,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E点

       B.B点和C点的昼夜长短变化一致

       C.C点昼长夜短,D点昼短夜长

       D.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的是北京时间6月22日11时52分在高纬度上空俯视地球能见的昼夜分布示意图,N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问题。

有关图中A点和C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地处亚马孙平原                          B.A点为热带草原气候

       C.C点地处印度洋板块                          D.C点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部分区域图,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均为商品谷物农业

       B.图中M、N两城市都有发达的钢铁工业

       C.甲、乙两区域内城市化水平都很高

       D.近几年,M、N两城市逆城市化现象均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为缓解胶东地区用水紧张状况,山东省正准备引长江水到胶东。该工程从东平湖引水至济南,利用小清河道向东引水与“引黄济青”工程相接,在潍坊宋庄向东北引水至烟台、威海。

    材料二  济南在2008年4月22日开通了BRT(Bus Rapid Transit),即快速公交系统,被称为“地面上的地铁系统”。BRT具有专用的公共汽车通道,路口可优先通行;乘客可快速上下车,大大节约时间;能准确预报公共汽车到达的时间;运具是大容量、低污染、舒适的新型公交车。

    济南市每年新增机动车8万多辆。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期,市区机动车平均车速仅有16千米/小时,只比骑自行车稍快。市民消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材料三  我国建造地铁、轻轨、BRT造价与建设周期比较

地铁

轻轨

BRT

造价(元)

2—7亿

1—2亿

0.2—1亿

建设周期(年)

4—5

4

1—2

(1)描述山东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解决城市交能拥堵的办法有多种,如地铁、轻轨、高架桥等,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济南的城市特色分析济南不发展地铁而优先发展BRT的主要原因。

   (3)胶东引水工程没有从枣庄向东沿奥运火炬传递城市路线而是选择北线,原因是什么?

   (4)潍坊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拟对土地盐碱化问题展开研究,请你帮助其拟定一个课题研究主题,并列出获取资料的主要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材料三  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上涨了83%。在13日结束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升引发的冲南值得各国警惕。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

    材料四

   (3)依据所学地理知识,简要说明世界粮价上涨的原因。(至少回答4个方面)

   (4)针对国际粮价上涨,从地理学科分析,我国可采取哪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材料五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5)假若让你写一篇有关农民与改革的评论性文章,请你谈谈文中应当运用的唯物史观道理。

    材料六  走向富裕的中国农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山东省某市拟确立推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力争使农村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6)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该市如何推进上述“文化惠民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其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城市市民纷纷走出市区,来到农村,买农产品,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尽情享受浓浓的乡村情趣。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绿色生态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基地遍布全省各市地,寿光高科技蔬菜示范园、烟台农业科技旅游博览园等农业科研生产基地,增添了吃喝玩乐的旅游元素,相继成为特色农业旅游景区。

材料二

   (1)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及档次的提高,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哪些特性?

   (2)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何在?

   (3)青岛市的李先生一家准备利用周末去寿光进行乡村旅游,观光反季节蔬菜的生产。什么季节去好?去之前制定的旅游计划的核心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现象。

    材料二  我国部门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雨涝区分布图。

   (1)雨涝灾害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3)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统计,1999年以来某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9.4%的速度递增,2006年该市的汽车数量年激增近4万辆,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方便等优点的自行车交通快速减少,2006年自行车出行比例已下降至10%左右。与此同时,该城市公交车辆的营运速度从17公里/小时下降到12公里/小时(国家标准为20公里/小时左右),全市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不断下降,居全省倒数第三,酸雨严重。

    结合以上内容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2)结合图中信息,简要说明该市空气质量、酸雨与交通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3)结合生活实际,针对以上问题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