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有三处
水面。读图,回答10~12题。
10.关于图中①②③三处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①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B.③处为咸水湖,盐度较高
C.②较①③两处盐度高
D.①③两处都位于同一巨大断裂带之中
11.在影响图示地区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中,水资源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水资源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
A.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少
B.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少
C.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需求量大,缺水严重
D.该地区冲突多,水污染严重
12.图示地区大部分为沙漠,但某地区仍有蔬菜和鲜花大量出口到欧洲,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
A.抽取地下水 B.淡化海水
C.发展节水农业 D.拦截巴勒斯坦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8~9题。
8.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9.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面积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分析完成3~5题。
3.关于图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水汽输送,②和⑤为降雨
B.④为蒸发,⑤为降雪
C.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
D.图中水循环为逆时针方向
4.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
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
5.下列关于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B.冰的反射率强
C.高原大陆且地势高
D.受西风漂流影响,与外海区热量交换弱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能反映图2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 )
A.里海沿岸 B.青海湖沿岸
C.密西西比河下游 D.黄河下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右下图“印度洋西北部海域上升流的形成示意图”,回答:(8分)
(1)判断图示区域此时所处的季节 。(1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A的成因,并说明它对索马里半岛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3分)
成因:
影响:
(3)对比分析该季节B、C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4分)
B地气候特征:
成因:
C地气候特征:
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4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水循环环节所对应的图中字母是:蒸发— ,降水— 。
(2)图中丁→甲→丙→丁形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该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
能。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水循环的(填字母) 环节。
(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有 、 。
A.联系四大圈层,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减少,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循环,B地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原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1年初,一份以3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100年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升18厘米到80厘米,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与图瓦卢一样的威胁。据此回答题
19.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
A.城市的热岛效应 B.地质天文原因
C.地区现代战争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20.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O. 8℃至4 .6℃,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如何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
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 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