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072  16080  16086  16090  16096  16098  16102  16108  16110  16116  16122  16126  16128  16132  16138  16140  16146  16150  16152  16156  16158  16162  16164  16166  16167  16168  16170  16171  16172  16174  16176  16180  16182  16186  16188  16192  16198  16200  16206  16210  16212  16216  16222  16228  16230  16236  16240  16242  16248  16252  16258  16266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阳江模拟)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                          (  )

A.秦岭                                             B.昆仑山

C.巴颜喀拉山                                       D.南岭

10.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

B.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C.图示地区南部森林覆盖率高,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年1月13日,《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年来我

国核电事业发展顺利,截至2010年底,中国核准核电机

组32台,总装机容量3 486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在

建规模全球第一。读我国的核电站分布图,回答7~8题。

7.图中核电站的分布地区                     (  )

A.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的运输

B.地势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

C.铀矿资源丰富,核电站靠近原料产地

D.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

8.图中核电站所在省份都在                                               (  )

A.北煤南运输出地                               B.西气东输目的地

C.南水北调输出地                               D.东部沿海经济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5~6题。

5.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  )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

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

6.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

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是我国某省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

作用形式与该物资输送的方向分别为       (  )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4.以本地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  )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水土保持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城市周边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

(1)描述图中1月-20℃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图示地区与其他重要商品粮产区相比,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3)分析城市A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

(4)分析图中B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做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食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500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千克,达到650亿千克。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以下问题。(19分)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

(2)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多选)                          (  )

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B.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府大力支持

E.中低产田比重大

(3)为实现上述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出现了企业倒闭的浪潮。珠江三角洲在这次浪潮中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                                                   (  )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4)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迁移。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甲 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乙 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2)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24~25题。

材料一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材料二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相对湿度小于90%时)的大气现象,灰霾天气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常见天气。

材料三 如下面三幅图所示。

注:图甲是广州市1957~2007年灰霾天数分布图,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

24.下列有关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秦岭 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多

25.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下列有关Ⅱ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Ⅰ、Ⅲ两地多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Ⅱ地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Ⅰ、Ⅲ两地水深,Ⅱ地水浅 ③Ⅱ地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有机物排放多 ④Ⅱ地海水温度高于Ⅰ、Ⅲ两地海水温度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