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073  16081  16087  16091  16097  16099  16103  16109  16111  16117  16123  16127  16129  16133  16139  16141  16147  16151  16153  16157  16159  16163  16165  16167  16168  16169  16171  16172  16173  16175  16177  16181  16183  16187  16189  16193  16199  16201  16207  16211  16213  16217  16223  16229  16231  16237  16241  16243  16249  16253  16259  16267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包括福特、通用在内的汽车巨头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我国近四年汽车产销量(单位:万辆)

2007年

2008年

2009

2010

汽车生产量

888

935

1 380

1 826

汽车销售量

879

938

1 365

1 806

(1)美国某汽车企业在图示地区布局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目前,国际上很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你认为这种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有哪些有利影响?

(3)2011年1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 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比2007年汽车销售量增加了________(用百分比表示)。我国汽车总销量的跃升将会带来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新模式和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分布图”(图1)、“皖江城市带及其周边等高线示意图”(图2)

(1)根据图1、图2,说出皖江城市带的分布特点。

(2)分析皖江城市带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条件。

(3)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与毗邻的江苏省经济增长水平差异较大,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安徽省比江苏省经济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要线中的位置图,

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

  A.服装业                                    B.电子信息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金属冶炼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23~24题。

23.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4.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目前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21~22题。

2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  

A.电子元件生产                                   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                                         D.加工制造业

22.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 (  )

A.内部交易成本优势                      B.劳动力成本优势

C.原料、资金丰富                        D.市场环境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类型企业迁移动因图”,完19~20题。

19.影响该类型企业迁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政策和市场                                B.原料和交通

C.劳动力与燃料                              D.燃料和原料

20.该企业类型可能是                                                    (  )

  A.粗铜冶炼工业                             B.啤酒工业

C.电子装配工业                              D.家具制造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了严重打击。右图阴影

部分表示我国两大工业区,箭头表示农民工的主要

流动方向。读图完成17~18题。

17.近年来甲地产业群北移至粤北山区,其考虑的主要布局因

素是                                         (  )

A.环境和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D.原料和能源

18.民工的流动方向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B.乙地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C.甲地的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

D.乙地产业发展对技术要求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12月21日,第6次“陈江会”登场,双方达成尽速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等多项共识。双方认为,两岸企业面临新的调整布局,企业家应发挥两岸经济互补的特性,积极建立关系渠道,增进互访,产销互补,“转型”成为两岸共识。读“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15~16题。

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

15.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                 (  )

A.低廉的工资                               B.广阔的市场

C.先进的技术                               D.通达的信息

16.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  )

A.技术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D.原料导向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读我国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简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输送的电能是                                                     (  )

  ①水电 ②火电 ③核电 ④风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图中输送的电能主要来自                                               (  )

A.内蒙古、山西、贵州                            B.四川、湖北、安徽

C.云南、贵州、广西                              D.贵州、广西、重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