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福建高考)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5~6题。
5.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6.应用GIS技术在上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C.各行政区的边界
D.各行政区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广东高考)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
A.冰雪融水增加 B.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 D.湖面蒸发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江苏高考)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2~3题。
2.据上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1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3.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重庆高考)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下图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中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黄河下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韶关调研)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7分)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6分)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3分)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1: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云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材料2: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简图。
(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_______(填数码);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填数码);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填数码)。(3分)
(2)试比较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8分)
比较方面 | 长三角地区 | 环渤海经济圈 | |
相同点 | 运输 | ||
技术 | |||
协作 | |||
劳动力 | |||
不同点 | 矿产资源 | ||
运输 |
(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2.图二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浙江教育考试院)读图,完成9~10题。
9.为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2020年前应重点加快发展的都市区是( )
A.杭州都市区
B.金华一义乌都市区
C.温州都市区
D.宁波都市区
10.浙江省限制开发的区域应包括( )
A.衢州—丽水高速公路沿线地区
B.宁波—温州间的沿海地区
C.千岛湖周边地区
D.环杭州湾城镇群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合肥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7~8题。
7.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8.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4~6题。
4.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土质疏松 ③开矿 ④植被破坏 ⑤垂直节理发育 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5.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
B.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在丙地使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D.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
6.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冬小麦 水稻 B.春小麦 水稻
C.水稻 小麦 D.谷子 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