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46  16454  16460  16464  16470  16472  16476  16482  16484  16490  16496  16500  16502  16506  16512  16514  16520  16524  16526  16530  16532  16536  16538  16540  16541  16542  16544  16545  16546  16548  16550  16554  16556  16560  16562  16566  16572  16574  16580  16584  16586  16590  16596  16602  16604  16610  16614  16616  16622  16626  16632  16640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完成16~18题。

16.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走向大致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7.图中M区域应属于

A.高原区       B.平原区    C.丘陵区           D.盆地区

18.图中L所在的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既有夏旱又有秋旱的原因。(5分)

(2)读图说出我国春、夏、秋三旱皆有的地形区。(2分)(3)为什么我国的西北地区大多位于干旱地区,但却不是旱灾分布区?(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中国生态文化区分布图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关于各文化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平坦辽阔

B.江南水乡文化区——四周高、中间低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D.华南妈祖文化区——三山夹两盆

14.关于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云贵高原文化区——天无三日晴

B.华北平原文化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D.四川盆地文化区——位于西北和东南两类夏季风的交汇区

15.关于图示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按照单一指标进行划分  ②按照综合指标进行划分  ③属于均质区  ④属于功能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

7.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A.1000米以下            B.1000米至1500米

C.3500米以上            D.2000米至2500米

8.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2日监测的2008年入冬以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下图)

材料二     2008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降水量明显偏少,北方地区正在遭受大范围干旱。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加上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农作物安全越冬及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三  根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

材料四   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而与水灾面积几乎无相关关系。

材料五   我国1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下图)

(1)读上图,2008年入冬以来,冬季蒸发较大,降水较少是导致我国北方   ____ (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干旱的直接原因。该粮食主产区遭受重旱灾害威胁的省份主要有河北、            等地。(3分)

(2)材料五中, a是西南地区、c是东北地区、判断图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区域:b                 ,d                 ,并以b为例说明其判断依据。(4分)

(3)结合材料五,请分析e、f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2分)

(4)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旱灾严重性的特点。(3分)

(5) 2008年入冬以来的干旱,已影响到我国北方粮食的生产。请试简要说明解决其问题的措施。(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读下图完成23~25题。

23.图中复种指数的排列顺序,主要体现的地理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24.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原因是

A.纬度较高       B.地处内陆        C.工业发达       D.海拔较高

25.山东与江西相比,其农产品主构成主要是

A.山东——春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油菜

B.山东——冬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油菜

C.山东——冬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甜菜

D.山东——冬小麦、青稞       江西——水稻、油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所示动物与其主要分布区域用短线连接起来。

丹顶鹤                                   海南岛

鹅喉羚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长臂猿                                   川西北高原

牦牛                                     柴达木盆地

金丝猴                                   西北干旱地区白唇鹿                                   青藏高原南部

(2)试简述东北虎分布区域所属的地形区和干湿地区,说明该干湿地区的成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东方网2010年10月23日消息  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23日在安徽蚌埠举行。结合下图回答15~16题。

15.关于图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耕作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南、北方的分界线

D.治理重点是流域防洪除涝

16.关于安徽省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跨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

B.2007年夏季风来得早,去得迟,洪涝严重

C.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D.淮河流域水土资源的配合优于长江流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6—7题。

6.图中A、B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                               (    )

A.满族、壮族      B.满族、汉族     C.土家族、傣族   D.哈萨克族、哈尼族

7.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    )

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

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D.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横断山区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黄淮平原

⑵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旱明显      B.春旱严重        C.水能丰富        D.黑土广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