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36分)
【材料一】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材料二】
【材料三】福建省2001-2006年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份 | GDP增长(%) | 各产业部门拉动GDP增长 (%)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其中工业 | 第三产业 | ||
2001 | 8.7 | 0.6 | 4.4 | 4.1 | 3.7 |
2002 | 10.2 | 0.4 | 6.1 | 5.8 | 3.7 |
2003 | 11.5 | 0.5 | 7.1 | 6.2 | 3.9 |
2004 | 11.8 | 0.6 | 7 | 6.4 | 4.2 |
2005 | 11.6 | 0.5 | 6.3 | 5.9 | 4.8 |
2006 | 14.8 | 0.3 | 8.3 | 7.3 | 6.2 |
(1)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6分)
(2)简述甲地区农业发展方向。(6分)
(3)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三角存在哪些相同的限制因素?(4分)
(4)根据材料三,福建省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表现为:(4分)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弱化, 的驱动力不断增强。
(5)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先行,环渤海经济区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这种发展态势,你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应采取哪些积极区域协作对策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6分)
(6)分析图中①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区位因素。(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土壤盐碱化较重地区的部分月份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14是该地区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柱状图。
月份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气温(℃) | 0.3 | 7.6 | 9.5 | 21.7 | 22.8 | 26.2 | 26.0 | 21.8 |
降水量(mm) | 9.3 | 0.0 | 18.1 | 28.1 | 37.4 | 94.4 | 147.4 | 40.8 |
(1)分析该地4~8月潜水蒸发量的变化特点及原因。(8分)
(2)在盐碱地栽植果树方面,该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
①在栽植果树的时间选择上,晚春栽植比早春栽植好。
②在果园林地利用上,春季在地表盖膜或覆草(用秸杆或杂草覆盖土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5甲、乙分别是黄河与尼罗河的干流纵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河下游均几乎无支流汇入,试分析原因。(4分)
(2)乙河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建成后,给所在地区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为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示意图
材料二 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
(1)根据材料一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0分)
(2)说出太湖平原的谷物单产远高于东北平原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3)太湖平原自古就是国家的粮仓,在历史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商却频频到东北购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的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左侧种上苔藓和杂草,右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成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下,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
材料二:试验过程示意图
(1)从试验现象上看,流淌到左右两个脸盆的水有何不同。
(2)该实验验证的地理现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地理原理。
(3)该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主要适用于我国的哪一些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用此法进行实验得出下表数据,阅读下表回答39-40题,
某地冬春季节实验前后资料对比表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
实验前 | 6.3% | 25.5 % | 0.7% | 14.6% | 18.6% |
实验后 | 23.5% | 16.7% | 3.2% | 3.4 % | 34.5% |
39.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可以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减轻空气污染
C.增强土壤透气性 D.保持土壤水分
40.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7~38题。
图12 图13
37.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38.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土地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据此回答35~36题。
35.以下植被(或植物)属于城市森林主体的是 ( )
A.城市广场草坪 B.城市湿地
C.功能区之间隔离林带 D.郊区环城绿化林带
36.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 )
A.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
B.满足城市居民游憩、娱乐等的需求
C.促进房地产增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1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33~34题。
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易发生泥石流 B.夏季a处降水多于b处
C.ab两处相对高差可能为300米 D.c处可以建设水电站
34.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
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
C.广种牧草,兼顾经济、生态效益
D.发展沼气,使用清洁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12月1日,国家正式批复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回回答31~32题。
31.有关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B.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持续性
C.易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D.使山西省成为全国能源供应基地
32.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包括
A.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B.单位GDP能耗高
C.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D.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