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
①、②两地均在40°附近,但自然带却有明显的差异,它们所反映出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省级行政区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①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寒温带针叶林带
18.关于该省区经济发展的区位 优势条件,正确的是
A.地域辽阔,森林覆盖率高,温带草原资源丰富
B.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有 丰富的煤炭和稀土矿
C.以铁路为主的交通网稠密,内外联系方便
D.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
19.关于②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正确的组合是
a.荒漠化问题 b.水土流失问题 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
d.地面下沉问题 e.过量提取地下水 f.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g.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樵柴 h.不合理农业灌溉
A.a--f B.b--g C.c--h D.e--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15.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A山及其西坡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A山西坡的年降水量
A.集中于夏季 B.集中于冬季
C.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减 D.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
13.A山B处的自然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11、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 表示冬季最低气温, 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A、T冬 <18℃ B、T夏 <18℃ C、T冬 <10℃ D、T夏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8~9题。
8.甲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 ( )
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更替
9.某生态学家在该地区进行生态调查,发现P点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乙图所示,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降水由P点向四周增多 B.地下水位由P点向四周降低
C.过度灌溉 D.过度放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6-7题。
6.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单一性
7.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
A.光照弱 B.风力大
C.冰川冻土广布 D.河流多,流量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小题。
1、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2、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的是( )
A、引起海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地降水普遍增多 D、皮肤癌患者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