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837  16845  16851  16855  16861  16863  16867  16873  16875  16881  16887  16891  16893  16897  16903  16905  16911  16915  16917  16921  16923  16927  16929  16931  16932  16933  16935  16936  16937  16939  16941  16945  16947  16951  16953  16957  16963  16965  16971  16975  16977  16981  16987  16993  16995  17001  17005  17007  17013  17017  17023  17031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8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9.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7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某时期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城区周边区域流动人口急剧减少    B.南部区域流动人口呈减少趋势

C.最北端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          D.流动人口增多区域比减少区域范围大

7.推动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交通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表1

 
表1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3—5题。

省(直辖市)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甲省

7.17

7.15

乙省

7.31

7.02

丙省

6.83

7.79

丁市

1.32

1.72

3.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 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B. 人口流动量大

C. 经济发达                         D. 人口大省

4. 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 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D. 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5.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2题。

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2.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15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图15)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形成的成因差异。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区域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南北温差     (大或小),原因是                                                                     

(2)图中流经甲、乙两处的洋流分别为            (洋流名称),并简述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3)若A海域发生石油泄漏,石油的扩散方向最可能是        方向,并评价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6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图中甲地是一片缓和起伏的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季节,并阐述理由。(3分)

(2)指出图中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和此时冰岛的主导风向。(4分)

(3)某月份,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3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角α为12°。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            月或            月,北京时间为            点,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选择填空)。

        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旱季         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C.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土耳其发生7.3级地震(震中见图1),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图1回答55~58题

   图1

55.地震发生时,震中的区时是

A.18时41分      B.6时41分      C.13时41分    D.23时41分

56.地震发生日,当地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57.本地为地震多发地带,主要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58.图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前段时间,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地标性景观之一———“十二门徒岩”再次出现崩塌,其中一块岩石在几名观光客面前瞬间“分崩离析”。如今,“十二门徒岩”只剩其八,眼看着巍峨的巨岩变成一堆碎石块,人们不由扼腕叹息,这片举世闻名的美景已经永远不再。回答53-54题。

53.影响该地貌形成和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地震     B.风力侵蚀     C.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D.海浪侵蚀

54.从一月降水量图判断,下列对澳大利亚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地形影响,澳大利亚的降水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B. 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此时忙于剪羊毛

  C.城市人口多分布于气候宜人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D.此时,从悉尼起航的运往上海的满载铁矿石船只,顺风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