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山西省煤炭储量丰富,煤炭的开发利用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4~5题。
4.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 B.纺织工业
C.加工工业 D.采掘工业
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采掘工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体地位
C.原料工业呈持续上升趋势
D.采掘工业的比重逐年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1—2题。
人均能耗吨油当量 | 能源强度吨油当量/1 000美元 | 电力强度千瓦时/美元 | |
美 国 | 8.96 | 0.27 | 0.36 |
英 国 | 4.24 | 0.18 | 0.24 |
法 国 | 4.37 | 0.17 | 0.27 |
德 国 | 4.29 | 0.16 | 0.23 |
意大利 | 3.50 | 0.17 | 0.23 |
日 本 | 4.31 | 0.13 | 0.22 |
1. 表中反映出:
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 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
C.法国的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 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2. 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A.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B.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
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 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导致下列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洋流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地理科学广泛的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7~9题。
7.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GPS和 GIS
8.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①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②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
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客流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合理调整公交线站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年4月15日零点1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课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它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北斗”的问世和不断完善,将逐步打破美国GPS一统天下的局面。
6.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时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早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渐强,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
D.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社会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连片的水稻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