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键进了国际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 |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下图表示 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吸引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50年代60~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后期
(3)产业的转移对转移国或地区而言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据图分析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24日10:46,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报导:惠州火车站,东莞—郑州的火车来了,农民工们井然有序地登上回家的列车。随着传统密集型产业在珠三角的撤离,昔日“世界工厂”的热闹场景和每年汹涌的民工潮或将成为历史。
材料二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________的加工贸易模式。
(2)材料一中提到广东产业撤离,即“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______________。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5)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一些工业转移到广东省,形成了下列三种生产模式。
模式②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线路全长1907公里,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八省市,据了解,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三分之一,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结合下图,完成以下2题。
12.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运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西气东输
13.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
A.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
B.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以下3题。
9.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10.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11.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2题。
材料一 截至2008年1月31日,塔里木油田公司今年共向西气东榆管道输送天然气l4亿立方米。至此,西气东输工程白2004年12月投产以来,已经共计向我国东部地区外输天然气300.5亿立方米,既捉进东部地区环境保护,又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双赢”工程。
材料二 西气东输工程路线图
7.“西气东输”管道向北弯曲经过陕北靖边,其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气源多
D.绕过地形复杂区域,便于施工
8.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积极地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近年来,山东半岛纺织、服装产业开始向鲁西南地区转移,这种现象说明( )
①半岛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迟缓,后劲不足
②半岛地区劳动力价格高,企业利润下降
③半岛地区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换代
④半岛地区原料缺乏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界人士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据此回答以下3题。
3.三大极点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位置优势、政策优势
B.政策优势、历史基础
C.人才优势、资源优势
D.资源优势、位置优势
4.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正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5.制约天津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完成以下2题。
1.图示区域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 ( )
A.秦岭 B.昆仑山
C.巴颜喀拉山 D.南岭
2.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
B.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C.图示地区南部森林覆盖率高,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世界产业转移的地区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5~20世纪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示意图
我国某区域经济格局模式图
(1)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出现了工业。指出这个时期英国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图中M城市是_____________,影响其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对M市的发展有何意义?
(4)图中M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