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停、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共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材料二: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20世纪末的钢铁生产示意图(图9)。
(1) 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 和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8分)
(2)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 工业迅速衰退。(4分)
(3)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可供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借鉴的是( )(2分)
①改变单一的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②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 ③引进民间资本 ④政府政策鼓励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 结合材料二,说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钢铁生产有什么变化?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之所以打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强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有哪些?(4分)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从地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哪些问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1分)
材料:阶段Ⅱ成果:
(1)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
(2)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 。(2分)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4分)
比较要素 | 该区域 | 长江三角洲地区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典型土壤 | 水稻土 | |
工业特征 | 重工业为主 | |
农业发展最有 利的自然条件 | 水热充足 |
(3)该区域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_。
(2分)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我国某一区域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我国正在实施的跨区域资源调配路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省,其省会城市为___________。(2分)
(2)图中箭头D所示的资源调配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工程会促进__________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_____
______优势转化为_________优势;(4分)
(3)图中字母C所示的资源调配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工程的实施对甲区域来说可能带来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简述该工程对甲地区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至少三点)(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地理信息技术利用实例,据此回答27~30题。
材料一:我国于1983~1986年在京、津、冀进行跨省市的冬小麦估产实验,精度超过90%。1998年以来,有关部门对我国5种主要作物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长势分析和估产。
材料二: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员在参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时测得大峡谷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27.材料一和材料二当时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GPS和GIS B.RS和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28.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A.不同地物的海拔高度不同 B.不同地物的表面温度不同
C.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D.不同地物的化学特征不同
29.能够为在无人区进行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候提供本人具体地理位置的技术是
A.RS技术 B.GIS技术 C.GPS技术 D.GSM技术
30.在利用GPS卫星定位时,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面上空至少有
A.1颗GPS卫星 B.2颗 GPS卫星
C. 3颗GPS卫星 D.4颗GPS卫星
太 原 五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回答24~26题。
24.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密西西比河是田纳西河的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油等
25.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梯级开发 B.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26.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22~23题。
22.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3.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下图为美国农业分布图,读后回答20~21题。
20.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带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不足
②地面起伏大,发展机耕农业有困难
③人口、城市集中,便于供给乳制品
④水资源紧张,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图中F附近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是
A.乳畜带 B.玉米带 C.棉花带 D.小麦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据此回答17~19题。
17.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
18.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19.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13~16题。
13.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14.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15.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16.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