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专家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
材料二 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近几年来,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温州等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用工荒”。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技工,有些地区的普工、服务员、学徒工也出现较大缺口。
(1)材料一中“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哪些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珠三角、长三角高级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台湾省1951年、1991年和2031年(预测)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 )
A.1951年、1991年、2031年
B.1991年、2031年、1951年
C.2031年、1991年、1951年
D.2031年、1951年、1991年
(2)从1951年到1991年的人口变化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 %。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
偏高,这说明 年到 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
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
1982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根据表格,回答(1)~(2)题。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区)与前5位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区)
B.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区)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均在东部地区
(2)M省(区)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区)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 2000~2005 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 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造成图中 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
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③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
④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②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
③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④人口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度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 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河三角洲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沿黄河经济带的交会处。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全国性优化配置,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沿黄九省区正式启动了黄河航运联合开发建设。根据规划,到2030年,黄河将像长江一样实现全线通航,跨省达海,成为横贯我国北方的一条现代化水上运输新通道。
(1)简述黄河下游春末夏初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2)关于今后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趋于减小,二是将会增大。你持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3)概述开发黄河航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黄河要实现全线通航需克服的不利因素。
(4)目前黄河三角洲有520万亩荒地、180万亩滩涂有待开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析如何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
(5)东营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必然会面临资源枯竭所带来的城市衰落的威胁。为了避免城市衰落,请你为东营市的经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 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
(1)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该流域城市体系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______。
(2)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______。
(3)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的利用与治理。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有_______。
(4)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简述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____________,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