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人说:“地球像一只煮得半熟的鸡蛋”。请根据这句话,结合鸡蛋的形态结构,记忆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与物质组成。
蛋壳代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___,其物质状态为_____态;蛋白代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___,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__ __ 层中的岩浆;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膜和鸡蛋壳合起来就代表_____;蛋黄为_____,物质状态为______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下图是两岸开放的港口和台湾首航船只的运输路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通”后,海峡两岸的旅客,一般多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其原因是 ;货物运输多选用的运输方式是 。
(2)台南的新鲜水果、花卉运到上海,宜选用的运输方式是 。
(3)未直航前,台湾和大陆间的人员和货物往来,需经香港转口。与直航相比,转口香港有哪些局限性?
(4)台湾首航的各大陆港口中,属于内河港口的是 ,试分析其成为重要内河港口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据此回答以下2题。
13.该地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 )
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14.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害虫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11.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1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以下2题。
9.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10.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以下2题。
7.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8.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3题。
4.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 ( )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5.引起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高度
6.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类似
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
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越多
D.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阳被,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阴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3.受自然、经济等条件影响,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的分辨力是较____________ (高或低)的。
(2)在B图中,传感器接受到的是____________,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