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高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11.图中各企业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B.交通便利,便于集聚
C.共用劳动力
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城市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以下3题。
7.该城市工业集聚规模的变化规律是( )
A.市中心工业规模持续扩大
B.市中心的工业规模始终是最大的
C.远离市中心地区的工业规模始终最大
D.工业化后期,郊区的工业规模大于市中心
8.伴随着该城市工业规模的扩大( )
A.工业集聚规模越来越小
B.城市人口的规模与比重不断增大
C.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D.传统工业地位越来越高
9.自T1至T5阶段,导致工业集聚区布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减轻市区环境压力,缓解市区交通紧张
B.带动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降低市中心人口密度
C.降低市区经济实力,实现区域发展平衡
D.强化城市聚落功能,增强设施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甲)和农业产值构成图(乙),读图完成以下2题。
4.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5.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据此回答以下2题。
2.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 南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C.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非洲板块
3.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张裂作用 B.挤压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中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重了黄河流域人地矛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依次为青海、________、甘肃、宁夏、内蒙古、________、山西、河南、山东。
(2)据图分析A平原的成因 。该平原近年来大幅度压缩水稻、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发展“红色农业”,为什么?
(3)估算B省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并说明该省人口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4)请你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度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2题。
13.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14.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回答以下2题。
11.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12.下列关于“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惟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