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经度。读图回答第1~3题。
(1).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
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印度洋板块
D.大西洋、美洲板块
(2).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现象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山地的垂直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
(3).③处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荒漠草原
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下题。
|
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 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5中A、B地区为两个不同的高原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2) 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3)水土流失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十月,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结合图7回答1~2题。
1.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能够观赏到图8中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2.M省可能是( )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上海没有油田煤矿,但有2亿平方米屋顶,越是能源紧张,越是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阳光。据此回答1-2题。(双选)
1.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气候相对干燥,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D.纬度偏低,晴日多
2.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原因是
A.常规能源短缺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下图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比较上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 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
(3)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有关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地的7月都是雨季 B.乙和丙肯定位于同一个温度带
C.甲地气温的年较差最大 D.甲、丙处的降水多属于对流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循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
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1~3题。
1.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2.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3.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
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