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597  17605  17611  17615  17621  17623  17627  17633  17635  17641  17647  17651  17653  17657  17663  17665  17671  17675  17677  17681  17683  17687  17689  17691  17692  17693  17695  17696  17697  17699  17701  17705  17707  17711  17713  17717  17723  17725  17731  17735  17737  17741  17747  17753  17755  17761  17765  17767  17773  17777  17783  17791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的方法确定地方时.如图所示在自制刻有钟点时间的网盘中心垂直竖立一根标杆,7条放射线段是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据此回答1—2题.

 

 

 

 

 

 

 

(1).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A.1月1日   B.6月23日

C.9月23日  D.5月1日

(2).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该标杆正午的影长将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最近渤海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_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

    下游河段

年代    

水量(立方米)

地下水位(米)

胡杨林(公顷)

20世纪50年代

14.6亿

3~5

5.4万

20世纪90年代

2. 5亿

11~13

0.7万

 

(1)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

(2)根据上述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的地形区中。据下表回答1~2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

气温(℃)

七月平均

气温(℃)

102°E,25°N

1 891

7.7

19.8

113°E,28°N

68

4

32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12.与十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

A.人口 老龄化严重 B.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人口增长率仍然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在一些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条件,都在大力发展

A.地铁 B.航空 C.水运 D.高速铁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中纵轴表示太阳高度, AB为晨昏线,ANB为经线圈的一部分,其中N为北极点,经线NA为64°W。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为12时       B.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在格罗夫山进行地质考察

C.受珠江口咸潮影响,广州等城市饮用水的水质变坏 D.太阳直射20°N,116°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揭示了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完成1—3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文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

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

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

3.“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反映的主要物质循环是(  )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生物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壶口瀑布图,回答:

1.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