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同一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乙丙丁四个河段中流速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区域为加快经济发展,拟建设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线路,如图所示,除了上图中的
图外,最需要利用该区域的( )
A.降水分布图 B.土地利用图 C.城市道路分布图 D.人口分布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水稻田 B.弃耕地 C.园艺业用地 D.鱼塘
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香港郊区
3.从1961年至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
A.农产品市场萎缩 B.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9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丙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A区域和B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气旋反气旋 B.反气旋气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3.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
A.甲 B.L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8月1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4日,太阳风暴袭击地球。这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耀斑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耀斑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
关于2013太阳爆发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2013年正值太阳活动峰年,会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破坏
B.2013年太阳活动强烈是正常现象
C.2013年太阳风暴将会很强烈,但太阳黑子可能会很少
D.2013年如果黑子多,耀斑少,就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美国大豆生产分布区图(图6),回答17~18题。
图6
17.美国大豆生产区多呈带状分布的原因不包括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适宜地域专门化生产
18.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的谷物生产将向高纬地区转移。据此判断甲区域
A.种植业比重可能上升 B.畜牧业比重一定上升
C.大豆播种面积一定增大 D.一定比现在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图6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2.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其原因是
A.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小 B.甲地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大
C.甲地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多 D.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1-2题。
1.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图示区域所示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A的成因,并说明它对索马里半岛沿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分析该季节B、C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