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1-3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是 (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下图某近地面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与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相一致的地区是
A.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
B.一月份出现的亚洲高压
C.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
D.一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四个地点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该地月均温及月降水量,读图回答1~2题。
1.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可能分布于下列哪个地点(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哪项叙述最能说明甲地的自然植被的特征( )
A.草类为主,连绵成片,树木罕见
B.叶片呈针状,树种单纯,四时常绿,冬不落叶
C.叶片比较大,且薄而柔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
D.叶片小且硬,树皮较厚,能适应干热旱季,树木终年常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回答1~2题。 1.南方丘陵区和黄土高原区都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区域,据此判断两地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原因是 ( )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 ③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 ④过度攫取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 ( ) 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右图,各中心地职能与R 1?、R2?、R3服务半径的对应,正确的是( )?
A.大学、中学、小学? B.街道级商业网点、区级商业网点、市级商业网点?
C.音乐厅、电影院、录像带出租屋?D.五星级宾馆、饭店、早餐摊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A.TVA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防洪标准达到十年一遇
B.水坝修建后,河流水位变化更大
C.TVA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提高水质
D.随着水库的修建和流域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 000,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拟在A、B、C、D四处建设水坝,最佳位置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支流C与支流D相比,流速较大的是 。
(3)拟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a、b、c、d四条备选线路中,合理的线路是 。说明其理由。
(4)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甲村和乙村之间沿c线路的地形剖面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
(5)把下面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E ,F ,G ,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
(1)北京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地是_________省,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的人口少于河南省,与北京的距离长于河南省,而到北京旅游的人数却多于河南省,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城市居民出游距离为15千米的游客约占游览人数的_________%,出游距离为500千米的游客约占游览人数的_________%。由此可见,旅游者与出游距离的关系是_________。? (4)北京市是我国吸引游客最多的城市,为什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