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意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 )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云量是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读“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
1. 青藏高原总云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
A. 柴达木盆地 B. 藏东南地区
C. 昆仑山脉附近 D. 三江源地区
2.导致上题中的地区,总云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暖湿气流受地形影响,气流抬升
B. 海拔高、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C. 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大量气流上升
D. 地表水丰富,蒸发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1.(10分)读下列有关中国、印度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0~2000年人口增长
|
|
|
|
人口数(亿) |
|
|
|
1990年 | 2000年 | 年平均增 |
|
长率(%) |
|
|
|
中国 | 11.3 | 12.6 | 1.07 |
印度 | 8.5 | 10.0 | 1.62 |
世界 | 53 | 60 | 1.32 |
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2000年)
| 少年儿童组(0~14岁) | 成年组(15~64岁) | 老年组(65岁) |
中国 | 22.89% | 70.15% | 6.96% |
印度 | 33.30% | 61.70% | 5.00% |
(1)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两国中净增人口数量更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国每年约比另一国多增长________万人,原因是该国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显示我国成年组比例远高于印度,但是年平均增长率却低于印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人口年龄结构反映出我国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4)请参照“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表,在右图中完成中国的柱状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0分)读下面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说明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对旅游发展有何危害?
(2)为防止游客数量超载,许多旅游区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如故宫要求游客购买专门的鞋套以保护地面,九寨沟提高门票价格等。你认为这些措施是否可行?请简述其理由。如果不可行,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7年4月29日,一项旨在为我国困难老人提供援助的基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据介绍,目前我国正处在老龄化社会的加速阶段,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4亿,尚有很多老年人面临各种困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是 ( )
A.人口基数过大 B.男女比例失衡
C.人口增长率过大 D.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2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3下列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的是 ( )
A.与印度相比,劳动力减少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
B.国防兵员不足
C.青年负担过重
D.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图1
(1)在图1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________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________。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________。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__。
(2)图1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图2
(3)如图2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图1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的是________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塔,塔高23.5米,塔身中空。当太阳直射该地附近时,阳光可从塔身中心穿过,射入塔底。
材料二 图乙为描绘的某日太阳光射入塔底的光斑(图中的大圆)及其运行的情况(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1)光斑在塔底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2)当标志塔正午影长与塔身等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________。此时下列现象真实的是(多选)( )
A.标志塔塔底有光斑
B.北半球白昼逐渐增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D.罗马正处多雨期
E.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夜长大于标志塔所在纬度的昼长
F.我国塔里木河正处在枯水期
(3)完成太阳直射该地时的日照图,即画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并标出它们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