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历,请根据图中资料,回答1-2题。
1. 该农场位于( )
A. 荷兰西欧平原 B.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 泰国湄公河平原 D. 加拿大中部平原
2. 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 )
A. 热量不足 B. 水源不足
C. 劳动力不足 D. 土壤贫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怒江地区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据此完成1~3题。
1.怒江地区丰富的资源有( )
①水能 ②旅游资源 ③耕地 ④地热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怒江地区农业生产中可以( )
A.陡坡开垦耕地
B.山间盆地种植春小麦
C.南部地区的水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
D.林产品的综合利用
3.据说,一位领导到怒江了解情况时,曾感叹道:“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怒江地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且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植被破坏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 D.陡坡耕作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完成8~9题。
8.阶段③处于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9.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自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给当地百姓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下图为2010年3月7日的云贵川渝气象干旱监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西南地区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是 ,试从大气环流形势上
说明西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
(2)在此季节该地区盛行风向是 。
(3)我们对西南地区干旱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是 。
(4)试说明西南地区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来减轻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甲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乙图为“此日P地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
1.P点的地理坐标为( )
A.70°S,90°E B.70°N,90°W
C.70°S,90°W D.70°N,90°E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时 B.m日16时
C.(m+1)日14时 D.(m+1)日8时
3.此日后一周内(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P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D.P地日出的时间变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1~2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四川省气象局发布的“一周天气回顾”(摘要)。回答1-3题。
9月29— 10月5日 | 本周盆地东部、南部天气较好,盆地西部六市以阴雨天气为主。 |
10月6日— 10月12日 | 本周盆地大部分地方为阴雨天气,6—9日四川盆地出现了入秋以来的第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72小时内累计降温达7—12℃,盆地最高气温普遍下降了12—17℃,阆中最高气温由5日的31.3℃下降至9日的13.3℃,降幅达18℃。 |
10月13日— 10月19日 | 本周四川盆地出现了持续阴雨天气,12日盆地东部出现了中雨天气。 |
10月20日— 10月26日 | 本周内无明显冷空气影响我省,盆地以多云天气为主,日平均气温波动不大。 |
1.能反映四川盆地四周内天气要素变化过程的是 ( )
A.气温:低—高—低 B.气压:低—高
C.风力:强—弱—强 D.降水:小雨—大雨—中雨
2.影响四川盆地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主要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B.低气压 C.暖锋 D.冷锋
3.这次天气变化过程,可能给四川盆地带来的影响是 ( )
A.影响了部分地区农作物的收晒
B.农作物遭受了霜冻
C.增强了太阳辐射
D.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3题。
1.影响图示公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 ②地形起伏 ③河流流向 ④矿产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与图中甲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相同的城市是( )
A.重庆 B.石家庄
C.上海 D.拉萨
3.图中城镇分布规律有( )
①沿公路、铁路干线分布 ②沿河分布
③沿矿产地分布 ④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平原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口再生产的惯性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其原因之一是形成一个人口出生高峰的一代人口,在20年后,又会进入婚育年龄而形成另一个人口出生高峰。读下表,完成1-2题。
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化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1949 | 3.60 | 2.00 | 1975 | 2.30 | 0.73 |
1952 | 3.70 | 1.70 | 1980 | 1.82 | 0.63 |
1957 | 3.40 | 1.08 | 1985 | 2.10 | 0.68 |
1962 | 3.70 | 1.00 | 1990 | 2.10 | 0.67 |
1965 | 3.79 | 1.71 | 1995 | 0.66 | 0.66 |
1970 | 3.34 | 0.76 | 2001 | 1.34 | 0.64. |
1.下列各时期中,属于人口再生产惯性因素引起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
A.1962~1970年
B.1975~1980年
C.1985~1990年
D.1995年以后
2.由上表可知,我国在本世纪初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三低”的现代型转变,所经历时间比欧美许多国家大大缩短,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预期寿命延长
B.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人口再生产的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共同商讨了《京都义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
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国家 | 美国 | 巴西 | 俄罗斯 | 日本 | 中国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国 |
人口 | 2.83 | 1.69 | 1.45 | 1.27 | 13.0 | 10.0 | 2.03 | 1.3 | 1.24 |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字母所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图中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______,该国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4)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上述材料可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