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在兰州市开工建设。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兰渝铁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青藏高原、秦岭山脉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B.沟通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C.缩短了西北、西南两大经济区域间的时空距离
D.使沿线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2.以下铁路线中与兰渝铁路相交的是( )
A.成昆线 B.宝成线
C.湘黔线 D.焦柳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__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__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______海。
(2)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___。(单项选择)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5)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__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
(6)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2.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正确的叙述
A.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
B.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
C.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
D.市内有的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3题。
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地域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图9为德国略图。慕尼黑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市,原来以旅游业、啤酒业著名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被称为德国的“硅谷”。慕尼黑有著名的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国际机场是德国第二大机场。
材料二:图10为北美洲局部略图。
(1)图中A、B、C、D四处海域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是__________。
(2)德国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此类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试述这种气候对德国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
(3)从地形角度看,图10中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慕尼黑和墨西卡利的新兴电子工业都发展迅速,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其各自形成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带大体上与经线平行伸展成条带状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温度条件影响,其次受水分条件影响③中纬地区从大陆滨海地区往内陆方向显示出各自然带的逐渐更替④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比在南半球表现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