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__________。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乙工业区与甲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
何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年海南地理)读下图,回答3~5题。
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稀土被誉为 “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 )
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
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圈是地球上物质迁移、能量转换活跃的圈层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自然循环之一。读下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1~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 D.海洋水
2.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3.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图7-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土尔扈特于1771年1月17日踏上东归征程,7月8日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 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面“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M河的错误叙述是 ( )
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暖湿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2.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是 ( )
A.围湖造田,扩大种粮面积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
C.变小农经营为大型国营农场生产
D.减少水稻种植,扩大小麦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1)震中位于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地形区之间。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A地区属________板块。B地区属________板块,31°N纬线除穿过此两大板块,还有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
(3)科学家发现,B所在高原每年以3~7毫米的速度向北移动,此次大地震也与此有关,试说明移动的原因。
(4)B所在高原地区人口、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5)写出C所在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